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李恢(?~231),字德昂,夷族。建寧俞元(今雲南澄江)人。三國時西南少數民族俊傑,蜀漢和撫南中的功臣。劉璋踞蜀時,李恢為郡督郵。他的姑夫贊(cuan,音竄)習為建伶(今雲南晉寧)令,贊習犯罪應當免官,李恢也該遭受連坐。但益州太守董和以贊習是方土大姓(贊氏是南中最著名的大姓,自稱是春秋時楚國的令尹子文的後裔,漢末因封邑在囊,故以鬢為氏),不予懲處,後又舉薦李恢到益州做官。

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李恢在赴益州的路上聽到劉備從葭萌(今四川廣元西南)攻打劉璋,他知道劉備必勝,便假託郡吏的名義,改道北上,前去拜劉備。李恢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北)與劉備相遇,受到劉備的極大讚賞。李恢隨同劉備一同前往攻打雒城(今四川廣漢),不久被派遣到漢中去聯絡馬超,勸其歸附劉備。在李恢遊說下,馬超答應歸屬劉備,並率部協同圍攻成都。成都平定後,劉備任命李恢為功曹書佐主簿。後有逃亡的罪人誣告李恢是其謀反同黨,遂被有司押送下獄,劉備深知他不會謀反,定是遭人陷害,不但沒有責罪,反而升任他為別駕從事。

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公元214年(東漢建安十九年),劉備定蜀後,派遣安遠將軍鄧方為朱提郡(今雲南昭通)太守、床降都督,住南昌縣(今貴州赫章),總攝南中。221年(蜀漢章武元年),鄧方死,劉備問李恢誰可以代替鄧方之職,李恢回答說:“人的才能,各有長短,所以孔子說‘用人就在於使其發揮他的長處’。而且上有賢名的君主,下面的大臣沒有不盡力效勞的。因而當初先零羌反叛,宜帝讓御史大夫丙吉詢問誰可帶兵平叛。七十六歲的三朝元老趙充國毛遂自薦,說:‘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了!’我雖不自量力,惟希主上明察。”劉備笑著說:“我的本意,也是非你莫屬。”

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於是任命李恢為床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刺史,住平夷縣(今貴州畢節)。李恢到任後,遷移大量濮民到雲南、建寧一帶,實行屯田墾荒,充實二郡。李恢經營南中四年,輕財果毅,政績顯著,在南中夷人和漢人中頗有威信。公元223年(蜀漢建興元年),劉備死後,益州大姓雍閥、孟獲舉兵抗蜀,接著,拌柯(今貴州福泉)郡丞朱褒、越襟(今四川西昌)高定元也同時起兵,與雍閥遙相呼應,一時南中大亂。

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225年(建興三年),諸葛亮率三路大軍南征,以李恢為中路,採用迂迴包抄的戰術,自平夷經建寧,直指滇池(今雲南晉寧東),攻擊雍、孟獲的後方。李恢軍至昆明(一作昆澤,今雲南宜良),遭到當地各縣糾合起來的武裝力量的圍攻。當時李恢的軍隊遠遠少於對方,而且又沒有得到諸葛亮西路大軍的任何消息,便麻痺南人說:“官軍的糧草已經用完,正在策劃撤退,我本是南人,離開鄉里已經很長時間了,時至今日才得回返,我是不會再北去了,而且我也想回來與你們共商大計,所以才以誠相告。”

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南人對李恢確信無疑,因而圍守鬆懈。於是李恢乘機率軍出擊,大敗南人,追奔逐北,南至盤江(今雲南南盤江),東接柯(今貴州),與諸葛亮聲勢相連。這年秋天,李恢與諸葛亮會師滇池,南中平定。李恢因功勳卓著,被封為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任建寧太守。蜀漢大軍班師後不久,南中夷人殺死守將,再次起兵抗蜀,李恢親自率軍前往攻討。盡誅惡類,把豪帥遷移到成都,向叟、濮徵收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作軍資,因而費用富足。

李恢平定南中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公元229年(建興七年),蜀漢把交州劃歸東吳,解除李恢刺史之職,改領建寧太守,並還居本郡味縣(今雲南曲靖北)。後遷居漢中,直到老死。李恢總攝南中,屯田開發,平定豪族大姓的分裂割據,為南中社會的安定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南中人民對李恢深為敬仰,有後人在他的家鄉俞元為他修墓立碑,以示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