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井欄壺是傳統款式之一 ,仿水井石欄圈的形式所制。 可分為 高井欄 低井欄 和方井欄(六方 八方) ,但於壺的整體形式卻沒什麼大的改變。 只是在細節 :如鈕、 流、 把、 蓋上的處理卻有著細微的變化 ,也可以從是看出歷史的痕跡 。另外井欄壺簡單的形式留下很大的發揮的空間, 在裝飾手法上的運用也層出不窮, 詩書畫印皆可點睛 。

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井欄壺流多一彎嘴, 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 。長似鯨虹, 短如鷹喙, 曲直皆微妙 。把圈多現大弧, 也有演以方手把(多見於方井欄款) 圓略呈下垂態 。外扁平裡多圓潤 。方把剛俊挺拔, 穩健有力 ,底圈而大, 豐亭飽滿 ,為最早的流線型設計。 此壺式也應屬曼十八之列 。一改當時繁瑣, 守舊, 題材狹窄貧乏的局面 ,以其造就簡潔 、明快、 新穎的壺式 耐人尋味 。搏得當時文士的青睞。 多少年來經歷時間考驗, 終成紫砂壺式中的傳統經典。 後來之匠師從井欄之中汲取了不少靈感 。

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清。嘉慶,楊彭年制,陳曼生銘:“汲井匪深,挈瓶匪小, 式飲庶幾,永以為好”陳曼生創作井欄壺,寄希望法輪常轉,佛光永輝,寄希望人們各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我想,當他靈光一閃、心潮澎湃之際,陳曼生並沒有 把形式美放在第一位,而僅僅是以唐井欄為模特做出來。

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井欄壺在紫砂壺的造型中屬於“光貨”,即幾何形態。作為實用品和藝術品,比起銅器、玉器、瓷器和其他陶器來,紫砂器流行較晚,但正因為這樣,紫砂壺得以充 分吸收和借鑑古代各種器物造型的優點,並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井欄壺的設計就十分成功,它以石井欄為造型基礎,並借鑑井欄刻字之美而成為壺銘之美,樣式 古樸而文辭優雅。經過漫長曆史的考驗,井欄壺已成為紫砂壺收藏家們特別看重的經典壺型。現存較早的井欄壺名品,為清代嘉慶年間製作,系著名書畫家陳鴻壽 (號曼生)設計並作銘文,著名工藝師楊彭年製作,被列為享譽海內外的文物瑰寶“曼生壺”中的一種。

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由於器型的變化,井欄壺又有“高井欄壺”和“仿古井欄 壺”的區別。陳、楊之後,各個時期的紫砂工藝師都對井欄壺情有獨鍾,顧景舟、呂堯臣、徐漢棠等現當代工藝美術大師更是設計製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井欄壺。

傳統經典器:井欄壺的由來



  汲水思源 乃此壺蘊含的人文意識 ,方圓周正, 是此壺醞釀視覺美感 。觀此壺, 猶似任爾風吹雨 ,我亦悠然閒庭度 ,可稱之壺之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