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老濟南估衣市街,現在的共青團路,已經泯然於眾街了

在舊時代,很多經濟上比較拮据的人買不起新衣服,所以只好去“估衣市”買一些物美價廉的衣服。這些衣服的來源,有些是原料較次、加工較粗的新衣服,也有一些比較節儉的有錢人,把穿過的舊衣服拿出來賣的;還有就是在當鋪中形成死當的舊衣服。當然,也有一些人是著急用錢,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來賣掉,以解燃眉之急的。而之所以叫“估衣”,是因為每件衣服沒有固定的標價,都是賣家根據新舊、破損程度,估摸著要價而形成的。

“估衣”並不是什麼新鮮行業,它的歷史還挺悠久的。

1906年《 老殘遊記》第八回中有這樣的描寫:

因在 估衣鋪內,選了一身羊皮袍子、馬褂,專差送來。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也寫到了“估衣”:

眼看病人要斷氣了,早已準備好的估衣,也拿到跟前了。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中也有這樣的描寫:

甬路兩旁,便是賣估衣的、零剪裁料兒的、包銀首飾的、料貨的,臺階上也擺著些碎貨攤子。

郭全寶和郭啟儒也曾經說過相聲《賣估衣》,在裡面模仿過賣估衣的吆喝聲。

估衣不是濟南特有的一種商業形式,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專門賣估衣的地方。

天津估衣街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元明朝時的馬頭東街(馬頭即碼頭)。估衣街在北馬路以北,南運河以南,全長800米,是一條有600餘年歷史的古老的商業街,也是天津商業的搖籃。

在南京宇宙中心新街口與珠江路之間,處在繁華B面也有一條小街叫估衣廊。

消失的老濟南估衣市街,現在的共青團路,已經泯然於眾街了

1932年的濟南估衣市街

濟南估衣市街的歷史

在老濟南,出了內城的濼源門有一條東西大街,這裡從清朝光緒時期就集中了很多估衣店,所以後來人們也就把這條街命名為“估衣市街”了。

當時的估衣市街是濟南數得著的商業街,熱鬧非凡。在估衣市街中段路北,有當年估衣行業集資創建、作為活動使用的“集雲會館”。如今“集雲會館”早已不存在了,但據說五龍潭公園南門西側的關帝廟便是“集雲會館”的組成部分。

清末及民國初期,濟南西門外的大小板橋、東流水一帶是染坊、布店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濟南最繁華的商業區域。濟南老商鋪開埠之後,很多商戶、店鋪都西遷到了老商埠內,而估衣市街則成了連接老城與商埠的交通要道。估衣市街見證了濟南老商埠的誕生、成長、繁榮和衰退。

其實到了上世紀20年代後,估衣市街上只剩下為數很少的估衣店。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的店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那時的估衣市街甚至比如今的泉城路都還要繁華!

當時估衣市街彙集了眾多頗有名氣的店鋪,如經文布店、北厚記醬園、匯泉飯莊、盛錫福帽店、永盛東帽店、廣順和百貨店、仲三元雜貨鋪、老茂生糖果店、植靈茶莊、泉祥茶莊、玉美齋點心鋪、萬和堂藥店等等。等到了20世紀30年代,估衣市街已經成為濟南市商業街巷的代表,道路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行人終日不斷。

1927年,韓復榘到山東主政後,開始對濟南街區進行改造,他對濟南的城市建設還是做出貢獻的。其中,估衣市街的拓寬改造就是其中一項。改造後的估衣市街路寬17米,其中12米是瀝青路面,是濟南城內的第一條瀝青路。改造後估衣市街的寬闊與平坦程度,當時在山東也只有青島的中山路能與之相媲美。

估衣市街也曾給當時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的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讓老舍先生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估衣市街的繁華,還有當時市民的無知。在《估衣》一文中,老舍寫了無知的鄉民在商埠爭相購買東洋破爛——日本估衣,渾然並不知抵制仇貨是怎麼回事兒。這是一段讓中國人感到恥辱的歷史。

1928年,日本侵略者在濟南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當時很多工廠、商店都被炸燬,濟南老商埠的繁華也因此走上了下坡路。在這種慘無人道的暴行之下,估衣市街也損毀嚴重。

解放後,估衣市街重新進行了拓寬和改造。那時候很多共青團員都來此參加義務勞動,道路修好之後就改叫共青團路了。

1965年,估衣市街再次拓寬改造,拆去了路南的部分商鋪,但依然保留了路北的北厚記醬園、萬和堂中藥店和經文布店等老字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字號也慢慢消失,湮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

2000年,為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共青團路街道拓寬到了50米,路北的老建築也大部分都拆除了。如今的共青團路東起泉城路,西至經四路,是濟南的主要幹道之一。

雖然現在的共青團路上仍是車輛川流不息,行人絡繹不絕,高樓林立,但卻已經完全失去了老城的韻味,也就泯然於眾街了。

消失的老濟南估衣市街,現在的共青團路,已經泯然於眾街了

共青團路

參考文獻:

《濟南舊影》

《濟南老街老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