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饒平縣石壁山自古是黃岡一帶的名勝,清代詩人黃華在《黃岡竹枝詞》中便有一首描寫石壁山:“石壁山頭峰插天,石壁山下草如煙。半腰白鷺飛不去,道是巖邊潄玉泉。 (黃岡城後有石壁山,山有泉,名漱玉,烹茶頗佳) ”。山上留有古今摩崖石刻多處,本文所收錄石壁山的摩崖石刻至民國而止;石壁山當代名人留題甚多,因為年代較近,暫不錄入。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目錄:

一、涑玉泉摩崖石刻

涑玉泉(明)

玉泉留吟(清)

張殿雄詩刻(清)

二、雷音禪寺

錦繡山河(民國)

紫竹林(民國)

雷音禪寺(清)

觀音閣(民國)

觀音閣對聯石刻(民國)

觀音洞(明)

(一)涑玉泉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涑玉泉

落款:“明加靖三年春竹■為恩賜郎官石壁餘翁書”。

按:該石刻在漱玉泉旁的巨石上,是一位叫“竹■”的人為“石壁餘翁”所書,竹■暫不知是何人,而落款中提到的石壁餘翁,或為《饒平縣誌》中所記載的餘散人。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饒平縣誌·古蹟》中有棲雲亭條目:“棲雲亭在黃岡石壁山,餘散人建,松筠蒼翠,石洞含煙,群峰盤繞,滄海在目焉。”今石壁山山腳仍有明式古墓,俗稱“臥牛聽金鐘”,墓碑刻有“明石壁散人餘公墓”等字。可見“石壁餘翁”或即為餘散人。

(二)玉泉留吟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玉泉留吟

清泉煮茗子馨馡

獨恃源流一脈微

借得吳川砍桂斧

劈開玉峽白龍飛

/

太液澄波漾露漪

嘉禾何事共參差

垂芳欲借長流水

慿寄清香入鳳池

乾隆十七年歲次壬申仲秋

三韓許志良

(三)張殿雄詩刻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嶺上巍巍石

中含涑玉泉

江山懷古寺

霞日映斜川

水鳥雙聲應

秋雲幾疊連

閒花穿澗曲

鴻雁夕陽邊

同治六年季秋鳳岡督軍使者順德張殿雄併書

(四)雷音禪寺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雷音禪寺

上款:椿楦社弟子喜題

落款:嘉慶庚申桂月住持童真拜題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童真,清朝乾嘉間人。原籍漳浦,進士出身,後為僧人。武功高強,德高望重,曾任饒平雷音禪寺住持。”(《潮州歷代美術家辭典》)現在雷音禪是新建大門,匾額依舊沿用了童真和尚的書法。

(五)錦繡河山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錦繡河山

落款:陳暑木題

陳暑木,澄海縣樟林人,出生於泰國, 陳暑木於民國28年(1939年)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任饒平縣縣長。1941年二千餘日軍進犯黃岡,陳暑木在石壁山曾與日軍遊擊周旋,歷時十天,重新收復黃岡。後饒平人民將陳暑木書法“錦繡河山”鐫於他領導抗日的地方作為紀念。

(六)紫竹林·觀音閣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紫竹林

紫竹林石刻位於“錦繡山河”石刻旁,據《潮州歷代美術家辭典》載,是曾也石的手跡。“曾也石,潮安縣鳳凰鎮人。民國時期於饒平縣任區長,善書法。”他在石壁山有另一幅書法為“觀音閣”。今觀音閣已經改建為藏經閣,匾額暫未見到。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饒平風采》觀音閣舊照)

據張楚南《饒平勝概》一書所載:“1939年定梵法師在現在的藏經樓興建了佔地148平方米的觀音閣……閣前並列八根石柱,刻有四副以‘觀音’冠首的對聯。”

(七)觀音閣對聯石刻

觀音閣原有對聯四副,今天藏經閣有四個石柱有對聯石刻,皆以“觀音”作為句首,其中有一聯完整,另外兩句,當各為不同對聯的上下聯,應為民國時候的舊物,建築藏經閣時被沿用。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1)

觀遠棲雲影飛涑玉為水為山皆勝境

音敲石壁響澈甕城是種是口盡慈聲

(2)

觀念圓明視大地普皆平等

音聞清淨喚眾生齊歸大同

——《饒平文物志》

另外兩副各只有上聯、下聯。

(3)

觀止矣嘆山間明媚山川包羅萬象

■■■■■■■■■■■■■■

(4)

■■■■■■■■■■■■■■

音傳峻谷石壁庵後佛號千聲

(八)觀音洞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雷音禪寺大雄寶殿後面有一天然石壁,明時建寺便以石洞為基礎,故名“石壁庵”。今天可看到“觀音洞”石刻,上款為“明嘉靖十一年”。

饒平石壁山書法題刻集錄

《饒平文物志》中稱石壁山原來的大雄寶殿有時任饒平縣長大埔人饒邦泰的對聯:“石壁天然登臨觀止,海山滂礴靜悟如來。”大雄寶殿近年有重修,不知是否仍有保存下來?

1.《饒平縣誌》清·劉抃;

2.《饒平文物志》饒平博物館編印;

3.《饒平勝概》張楚南編著;

4.《陳暑木詩文選編》陳暑木;

5.《潮州歷代美術家辭典》丘金峰、丘玉卿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