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解封” 社區“不解防”

   “請主動掃碼”“請配合測體溫”,4月9日下午,武漢市洪山區和平街道青城華府小區,6名佩戴紅袖章、工作牌的志願者守在門口,提醒居民掃碼、測溫。居民的健康碼顯示綠碼、體溫正常,才能進出。

  這樣的程序,與4月8日前並無二致。

  4月8日零時,武漢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正式解除。時隔76天,這座超大城市“重啟”。城市“解封”,社區防控情況有無變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到武漢多個城區的部分小區進行了走訪。

  青城華府社區居委會4月7日在小區門口新張貼了一份《溫馨提示》,“4月8日只是離鄂離漢通道解封,不是小區封控解封。4月8日後,各小區繼續實施封閉管理”。

  值守的志願者介紹,雖然城門打開、城市正有序重啟,但市內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依然艱鉅。為了提醒居民們“解封不等於解防”,社區提前發佈了這一提示,張貼在每個小區門口。據他觀察,近兩天來,“居民們都比較配合”。

  “非必要不外出。”與青城華府社區一樣,針對8日城市“解封”,不少社區提前對居民予以提醒。

  江岸區花橋街道大江園社區下轄3個小區,隨著復工返漢居民的增多,目前社區有居民8700餘人。社區書記計硯介紹,早在4月初,很多居民就致電居委會或網格員,詢問是否8日後可以直接進出小區。

  社區將這一情況向街道進行了彙報。隨後,各小區物業接到了街道下發的工作函,要求小區繼續做好值守,居民進出務必做到“四個必”:身份必問、信息必錄、溫度必測、口罩必戴。

  社區網格員則通過“微鄰里”微信小程序、微信群等,對居民提前告知、正面引導,介紹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來之不易,勸導居民們疫情尚未結束還需繼續配合作好封控。

  伴隨武漢部分企業的復工復產,一些居民上下班每天需要進出小區。在大江園社區,復工人員進出需要出示“復工證明”、健康碼綠碼,然後測體溫、登記後進出。

  在洪山區光霞社區居委會,9日中午,社區書記朱明烈正忙著給轄區需要上班的居民開具通行證。伴隨城門打開,這兩天,返回社區的居民有兩千餘人。“復工居民人數較多,每天早晚上下班時間,如果由值守保安、志願者一一查看,可能造成擁堵。”

  為此,在該社區,復工居民可以帶上“復工證明”到社區開具統一格式的通行證,居委會蓋章。復工人員憑通行證、掃健康碼、測體溫,進出小區。

  一些非復工人員想要外出,怎麼辦?

  在大江園社區,計硯介紹,為減少居民不必要的外出,社區大型團購仍在繼續,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資購買需求。社區有186名非新冠其他疾病重症患者,社區志願者仍在堅持提供集中購藥服務。

  有的居民實在需要外出的,比如帶孩子打疫苗,則可以找到網格員,由網格員核實後,致電小區門崗處,開具“臨時出入卡”。該卡片顯示,“非必要不出門”,“憑卡每戶可派1人外出,每次兩小時”,卡片上標註有出行時間、返回時間,僅供當天使用,且規定了出入時間需在9點至17點之間。

  在光霞社區,非復工人員想要外出的,也必須到居委會開具“2小時臨時通行證”,如果外出時間超過2小時,社區工作人員將予以提醒,而且下一次出門權限將受到一定限制。

  9日下午,在青山區景勝花園小區,記者看到,兩位志願者負責督促出入居民掃碼、測量體溫,一人專門記錄,出入人員需上報樓棟與門牌號。其間,有兩名維修人員提出進小區,志願者要求他們現場致電業主,核實後掃碼測溫正常才能入內。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也有部分小區防控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記者觀察到,有的小區門口張貼著“外來人員禁止入內,院內居民不要外出”的提示,但是,人員進出時,物業工作人員只要求掃碼,看到健康碼是“綠碼”就放行,並沒有詢問進出人員的身份、測量體溫,也沒有要求查看“復工證明”或者“臨時通行證”。

  伴隨城市“解封”,部分社區防控壓力有所增加。

  洪山區一社區書記介紹,伴隨復工復產,進出小區的居民數量陡增,8日起,小區在此前1個出入口的基礎上,新增了兩個車輛出入口,這都需要增派人員值守,但是,社區部分志願者已復工返崗,居委會只能重新排班,“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進一步增大了”。

  (中青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