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趙小倩 通訊員 張嫻琦)

日前,浙江開學時間確定。全省各級各類學校自2020年4月13日起分批有序開學。

其中,高三年級、初三年級統一於4月13日開學;中學其他年級、小學四到六年級於4月20日以後開學,小學一到三年級於4月26日以後開學,幼兒園於5月6日後視情開學。

既然開學復課時間已經明確,那“加長版寒假”就將宣告結束,學生們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開學,家長們也表示集體激動落淚,一群“神獸”即將“回籠”。

教室裡的同學、校園內的風景、食堂裡的雞腿、講臺上的老師……這些校園生活的場景即將重現在學生們的面前。那麼,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在校上課、就餐、上廁所等時應如何進行疫情防控?哪些安全規則需要遵守?

近日,為確保學生在校安全,杭州市夏衍小學為即將復學的學生們拍攝並製作了一段原創校園短片——《小夏開學記》。“視頻形式比起文字會更加直觀,而且更加方便易懂。”夏衍小學分管行政的副校長徐益萍說。

“把自己退回到學生角色”

徐益萍是《小夏開學記》原創校園短片的發起及策劃負責人,她認為,家校之間對於學生在校的規範性防控存在一個“空缺”,如何讓每一個家長和學生了解並落實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復學前,夏衍小學前期一直都在做各方面的防控準備工作,包括讓部分老師和同學在校進行實戰演練。而且,校各級領導和專家小組都實地檢查校內防控工作的各個環節,所有物資準備、消毒及制度制定工作也都已完成。

“學校這一頭做好了,孩子那一頭也尤為重要。”徐益萍說,夏衍小學現有的1600多名學生,在復學後,每個人都需要經歷入校刷卡、量體溫、走路線、食堂就餐等日常。而《小夏開學記》這一校園短片就是以夏衍小學的一名學生為主角,以她的視角出發,展現其從出家門、進校、在校、出校到最後回到家的完整的一天。

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這樣一個以學生視角和言語為主的視頻呈現形式來源於徐益萍的創意想法,她說:“我最初的策劃想法就是把自己退回到一個學生的角色,以某一個孩子為例,用故事的形式告訴所有家長和小朋友。”記者注意到,在校園短片中,主角小夏變為傳遞校園防控知識的主導者和引領者,比如告訴家長在錯峰上學時期的進校時間段、在家晨檢和釘釘上報班主任、家長需按規定時間來接送等。

短片中,有這麼一段特殊的場景,讓人記憶深刻:在小夏進校門遇到同年級不同班的同學時,她們分成了兩條不同的路線上樓進班。原來,夏衍小學除了將學生分年級、分班級、分時段進入校門外,各班級的上學和放學也都有指定路線。

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同年級的每個班級路線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這些路線都是由各班班主任參與設計。”徐益萍認為,讓班主任參與到設計班級進校路線,可以使班主任“身在其中”,增強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從而落實到學生層面。

“只用了一天時間”

“《小夏開學記》校園短片從策劃、拍攝到後期剪輯只用了一天時間。”徐益萍說,短片的粗略版本是在當天拍攝的晚上11點左右剪輯完成的,團隊在第二天一早在收到小夏家中鏡頭後繼續趕進度,並在下午製作出完整版視頻,再由學校校級和中層領導觀看,給出指導建議,最終修改、確定。

其中,校園短片的拍攝腳本是由徐益萍主導編寫的,不同的場景轉換、對話形式、動作路線等都在策劃書中寫得十分清晰。

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我當時在寫策劃時,還考慮過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在學校實行錯峰上學期間,對於有兩個不同年級孩子的家庭來說,按不同時間段接送會增加家長負擔。因此,徐益萍的初期策劃想法是以兩個孩子為主角,一個是姐姐小夏,另一個是弟弟夏二。

然而,徐益萍在策劃的進行中發現,這樣雙主角的形式會讓視頻更復雜,增加拍攝難度和時間,最終確定以一個學生為主展開故事線。雖然錯峰上下學無法以雙主角的形式在視頻中呈現,讓家長對接送時間和安排更加清晰明瞭,但學校會讓每位班主任在復學前做好班內多孩子家庭的統計和安排。

據介紹,整個短片的攝像工作由團隊中的信息老師宋志譞擔任,並且全程用手機完成。短片中的所有演員都是學校的保安、後勤、學生等,“主角也是隨機選出來的,非常巧合,”徐益萍笑著說。

504班的張儷馨是短片中小夏的扮演者,選中她當主角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拍攝當天上午,徐益萍在群裡安排班主任通知住在學校附近的6、7名學生下午到校進行拍攝,張儷馨就是其中一位到校的學生。短片中小夏的設定是一名四年級的女學生,而張儷馨的年級、外形正好與主角十分相近,當即被選定飾演小夏。

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打開了一個新思路”

整部短片時長雖然只有9分多鐘,但每一分每一幀的內容都凝結著汗水和努力,過程並不簡單。

為抓短片內容的質量,將策劃書中的內容完美地呈現出來,徐益萍全程跟拍並指導,她說道:“拍攝當中遇到的困難和突發性事件特別多。”

當學生們到校後,徐益萍發現他們沒有背書包,團隊就在現場找書包;當模擬學生吃飯場景時,食堂未開飯,學生也沒帶飯盒,視頻只能以食堂排隊場景為主,來表達食堂就餐規則;當鏡頭內容缺一個校門保安,團隊人員套上衣服,戴好帽子,充當保安……整個拍攝過程真是“驚喜”不斷。

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此外,根據現場拍攝環境、人物狀態、內容效果等變化,同一個鏡頭要拍攝很多遍才能“過關”。雖然非常辛苦,但徐益萍和團隊卻十分滿足,他們認為,跟拍不僅更加了解學生們一天地在校的生活,也把整個校園防控工作流程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意義非凡。徐益萍感慨地說:“我覺得,以後在德育教育方面,這樣的呈現形式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

用9分鐘呈現復學後的在校生活,“浙”所小學這波防控操作有點溜

其實,在原本視頻的最後,還有這麼一個場景:

小夏到家:“媽媽我回來啦!”放下書包,馬上到洗手間洗手,摘除口罩,丟入其他垃圾桶。

媽媽:“小夏,今天爸爸媽媽帶你去外面吃完,吃完逛一下去。”

小夏:“不行不行,媽媽,不能聚集,還是在家吃飯吧,吃完我陪媽媽樓下公園散步吧!”

字幕出示:不聚集,不扎堆,出門帶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最重要!

但是,最終的視頻裡面,這個片段刪除了。原因在於,近期全國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市也都開始復工復產復學,其中杭州市政府為促進經濟復甦,鼓勵民眾消費。因此,團隊再三考慮下,還是將重點放在學生在校的自我防護方面,不做有引導性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