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發射在華爾街帶走了他的財物的商人

互聯網行業從去年開始,各大公司陸續被爆出在裁員,即使是BAT巨頭公司也不能倖免,大幅縮減人員招聘名額,甚至一度凍結HC。

與此同時,從去年到現在陸續接到了很多獵頭電話,個別獵頭更是說出了這一年的工作心聲,很多崗位招聘了一年時間了,仍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於是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情況,一方面大力裁員,一方面又在拼命招人。

我們公司就很典型,19年上半年的時候,為了縮減成本開銷,大量的縮減人員,甚至是不惜賠付高額的賠償金。

一些在公司待了四五年的同事,能夠拿到N+1的工資賠償,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作為世界500強,自然是一切都按規矩辦事,絕不影響自身的品牌形象。裁了不少人之後,某些崗位卻一直在不停的招人。

公司的類目經理崗位,薪水和待遇相當不錯,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招聘,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人。

負責招聘的HR很痛苦,一邊是業務負責人拼命催促,一邊是找不到合適的候選人。

其中一位同事今年被裁的時候35歲,從6月份到現在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拿了一筆不錯的賠償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焦慮。

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這兩年的就業形勢非常不好,很多公司都裁員了,按理說有很多人來面試才對,但為什麼感覺招不到人呢?

一、專業對口的要求,在無形之中變得越來越高

我經歷了10年之後的互聯網電商浪潮,那個時候行業高歌猛進,各家公司為了爭奪人才,互相挖角。

行業剛興起,高速發展,人才供應自然跟不上,但即便如此,招人也從未像今天這麼困難。

因為當時只要你做過相應的業務即可,對行業、品類壓根就沒有過多的要求。

比如你之前是做服裝電商的,公司是做酒類電商的,但照挖不誤,不懂酒的可以來了之後慢慢學。

現在因為經濟形勢不好,每家公司都希望找到專業對口的,做酒類電商的希望找到一直在酒類行業裡打拼的電商從業者。

這一下子就縮小了範圍,而且是非常小的範圍。

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二、經濟形勢不好,公司對應聘者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以往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的時候,能力差點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人幹活,現在則不一樣,一方面裁員,一方面拼命招人。

裁掉質量低的員工,對後續招聘的人,不僅要求有崗位技能,還要有行業積累,同時還得要有情商,等等。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希望招聘一個質量更高的員工,開出更高的工資,代替更多的平凡員工。等於是拿3-4個人來換一個人,這樣一來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成本控制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不過,這樣的人確實很難找。

比如我自己做的互聯網醫療行業,要想招聘某個業務項目負責人,全國想得出來的就那幾家公司,就那幾個人,人家也很穩定,憑什麼出來到你公司。

那些離職的,被裁掉的,又沒有核心項目經驗,簡歷一關基本都過不了。

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三、大家都有自知之明,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先趴著

這其實是很大一方面的因素,縱然有很多公司裁員,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因為行業不景氣,放棄了對外求職。

以往的時候,很多人幹個兩三年就想著換公司換工作,以謀取更高的職位和薪水,但這年頭,連互聯網巨頭都裁員了,就更別提一些中小企業了。

即使職位更高,薪水更高,到了別的公司從頭來過,萬一適應不怎麼辦。

所以說,表面上看很多公司在裁員,人才市場上的數量應該是更大才對,但其實不一定,因為有更多的人放棄了外部機會的尋找。

面對這樣的冰火兩重天,作為職場人能夠得到哪些啟示。

一、不要輕易換行,打造行業競爭力最為重要

最近身邊很多人去了阿里,這些人都很厲害麼,當然不是。

因為阿里的醫藥業務需要找專業對口的人,而我身邊的朋友之前的公司經歷雖然看上去都一般,但行業沉澱比較多,在這個行業裡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職場初期你可以通過換崗或者是換行找到自己喜愛的職業,但過了三四年之後,在擁有一定的崗位技能基礎上,一定要開始深耕某個行業,只有鑽進去了,你才能有競爭力。

很多人會說,深耕行業會讓自己的工作機會變少,沒錯,是這樣的。但這是你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你只能在這個行業中找相應的公司。

一個是廣度的問題,一個是深度的問題。就拿我自己做電商舉例,我是做醫藥行業,當然可以去賣服裝,因為運營邏輯都是一樣的,也可以去賣酒,甚至是賣化妝品,廣度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要想對服裝或者化妝品行業有深入的瞭解,而不僅僅是懂運營的話,就需要多年的行業積累,否則你連服裝面料都不清楚。

在行業爆發期的時候,廣度是佔優勢的,你可以去很多公司,也有很多工作機會,一旦行業迴歸理性之後,別人優先找的是既懂行業又懂運營的人。

過去十幾年是互聯網經濟乃至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高速發展階段,廣度甚至要比深度來得重要,賺錢來得更快。

一旦經濟發展下行,每家公司都追求精細化運營的時候,就會對專業對口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口人的薪資也會越來越高,不對口的人找工作越來越難。

所以,一定記得深耕某個行業。

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二、多選擇去大的平臺,大平臺更加穩定

如果你經歷過10年之後那段時間的電商行業的話,就會明白什麼叫做瘋狂了,什麼叫做拔苗助長了。

一家公司從成立到拿到融資,高光時刻基本上1-2年,很多公司最長也就能風光個2年,大部分只有1年時間。

為什麼呢?那個時候,但凡是個公司都能拿個幾千萬融資。當你拿到融資的時候,全公司都很興奮,然後拼命花錢。

花了1年時間之後,錢差不多花完了,公司運營遇到了極大困難,然後想辦法降低成本,要麼縮減廣告費,業務不好做,要麼裁員,減輕人工成本。

當下雖然迴歸理性了,但小公司的資源畢竟有限,容易受到行業政策、經濟環境的影響,弄不好就裁員,弄不好就天天給你罪受。

去大平臺,至少公司的盈利是有保證的,公司賺錢了就不會噁心、為難員工,所以你看很多大平臺公司,員工的忠誠度都比較高,待個十年很正常。

經濟下行,離職人員那麼多,為什麼招聘非常難,他們都去哪了

三、沒啥事就先趴著,穩定大於一切

這是身邊同事朋友最大的感受,所有人基本上都是這個心態,一般公司的機會壓根就不考慮,因為到哪都一樣。

這個階段如果你有創業的想法,跳槽漲薪的想法,那麼都先放一放,除非你的目標公司是行業巨無霸,類似於電商行業裡的阿里,如果有這樣的機會,還是要把握的。

否則,一些和你當下公司體量差不多的,就老實點吧,不要瞎折騰,就業形勢真的不是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