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引言

縱觀歷史,成功和失敗一直是相輔相成的兩個不同面,成功固然能帶來喜悅,但失敗自然也有其意義。人生在世,在追求成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失敗的經歷,想要成功只有從過往的失敗案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所犯錯誤進行深刻反思,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必需的。事實上,這樣追尋成功的努力不僅體現在個人身上,集體、國家更是如此。

當代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已達到13.2萬公里,是建國初期的5倍。無論是煙雨朦朧的江南,還是乾旱多沙的新疆;無論是一馬平川的華北,還是高寒跌宕的西藏,華夏大地上的每一方土地都有中國鐵路的身影。這舉世矚目的成就背後,除了實力,更多的還是經驗與教訓,在崇山峻嶺中艱難地修建鐵路,中國人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成昆鐵路近照

01

1981年夏日凌晨,成昆鐵路尼日車站正下著濛濛細雨,遠處一輛從格里坪開往成都的直快442次列車緩慢駛來。該列車停靠在尼日車站不僅為上下旅客,更為避讓迎面開來的211次列車。當時中國的鐵路運營技術並不完備,只有等211次列車駛過之後,442列車才能駛出。不久後,422次列車踏上車程,尼日車站值班員立即聯繫下一站烏斯河車站,告知該列車去往的路上。可不曾想,值班員多次使用鐵路光纜信號卻未能同烏斯河車站取得任何聯繫,只會發生重大事故或極為特殊的情況,鐵路光纜才會斷掉,可1分鐘前211次列車剛從這段鐵路開過來。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廢棄的奶奶包隧道近照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值班員立刻明白,442列車正在行駛的路上一定會發生重大事故。可惜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先進的無線通訊設備,萬分焦急的值班員無法向442列車上的人員告知前方的未知事故,一片陰影籠罩在列車上空。渾然不知的442列車以每小時四十千米的速度駛向奶奶包隧道,駛入隧道之後,駕駛員王明儒被眼前的景象嚇得不知所措。隧道中竟然沒有任何反光,這意味著前方沒有了鐵軌,所有車組人員和醒著的乘客都驚呆了。奶奶包隧道前方是一座大橋,所有人望去,橋樑已經斷了,儼然變成了斷頭路。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利子依達溝事故舊照

駕駛員王明儒立刻急剎車,期待可以迫使列車停下來,然而422次列車不如人願,一瞬間便衝出斷橋,凌空墜下。從火車頭開始直到第九號客運車廂,共7節車廂全部掉進了黑森森的利子依達山溝。因駕駛員的緊急制動,列車的八號車廂翻到在隧道,緊跟其後的8節車廂全部幸運地停在隧道內,車廂內七百多位旅客和死神擦肩而過,活了下來。將旅客安穩之後,422列車剩餘車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將剩餘車廂開回尼日車站。得知此事後,車站立即組織人員前往事故地點展開救援,然而不幸的是,依然有275名人員死亡和失蹤。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利子依達溝近照

02

人們紛紛對這場重大的安全事故十分不解,211次列車才從哪個方向過來,為什麼僅一小會兒路上的大橋竟然斷了?相關部門立即成立調查組,派往失事地調查。在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發現利子依達溝裡出現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許多大石頭,人們懷疑這次事故是否是泥石流造成的。然而當天,尼日車站和利子依達溝一帶只有濛濛細雨,並未出現瓢潑大雨,將調查範圍不斷擴大後,人們終於發現,利子依達溝的源頭處曾下過一場大暴雨,這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爆發山洪,一路朝向利子依達溝方向。這些翻滾著的泥沙巨石在到達利子依達溝後,以四百多噸重的力量將大橋沖斷,造成這次重大事故,真相終於大白。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利子依達溝重建

通過這場事故,鐵路工作者們深入研究泥石流問題,不斷改良鐵路建造運行體系,將成昆鐵路線穿越利子依達溝底部山體,從而避開泥石流威脅,成昆鐵路現在依舊是國家重要的鐵路幹線。

結語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起鐵路事故,利子依達事故如今已經過去三十九年之久,這樣的事故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給人帶來無限苦痛的同時,也讓人深深反思。

《中國鐵路重大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