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雷諾並沒有退出中國市場,只是在中國進行了全新戰略轉型,表明雷諾在華髮展進入了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的分水嶺,找準了未來的方向。”

這句話裡滿是希望,但也盡是無奈。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近日,東風集團股份發佈公告稱,鑑於國內汽車市場下滑及東風雷諾的經營狀況,股東雙方擬對東風雷諾進行重組。經東風集團和法國雷諾雙方友好協商,簽署不具有約束力的備忘錄,達成初步意向,法國雷諾擬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集團,同時,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

同時,法國雷諾也宣佈,未來其在華業務重心將放在輕型商用車和電動汽車領域,這兩者將構成其未來在華業務的兩大支柱。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有人說,雷諾此舉是真正在中國市場找準了定位,並不算失敗。也有人說,財務數據慘淡、市場競爭壓力大,雷諾的轉型實屬無奈。

七年時間,雷諾在中國市場的排頭兵從科雷傲、科雷嘉,漸漸要變成雷諾e諾和金盃,我們忍不住想問,東風雷諾的七年都經歷了什麼?雷諾為什麼搞不定中國傳統燃油車市場?雷諾的新能源、商用車轉型前景又如何?

▍東風雷諾的“七年之癢”

雷諾進入中國市場並不算晚。1993年,雷諾便進入中國,並在隨後與三江航天集團成立三江雷諾汽車公司,但由於業績不佳等因素,2004年,雷諾便與東風集團開始合資談判。

2013年12月,東風雷諾合資終於落地,由此,那個戀人間常說的“七年之癢”,也在東風雷諾這裡兌現。

周董的一首歌曾經這樣唱道: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處於熱戀期的東風雷諾,膽子也大得多。

簽約之初,時任雷諾-日產聯盟的CEO卡洛斯·戈恩便用手劃出一道極陡的斜線,向中方承諾道:“相信我,雷諾在中國的銷量會迎來高速增長,而不是所謂平穩增長。”

適時,戈恩沒有料到幾年之後,自己會受到指控,更沒有料到,七年之後的雷諾在中國市場會手足無措。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2015年3月,成立方才一年多的東風雷諾,便在第一次黨員大會上提出,到2019年銷量達到30萬輛的奮鬥目標。

這一切並不遙遠。在剛入華的幾年時間內,東風雷諾確實進入了一段快速發展的時期。比如說2017年時,東風雷諾達到了其在華最高年銷量7.2萬輛。這無疑給足了東風雷諾信心,於是其提出了更宏大的目標:

到2022年實現“每年推出2款新車、經銷商數量提升2倍、年銷量增長超過5倍”,實現年銷量40萬輛的飛躍。

這就像新婚小兩口表示:我們準備一年買車,5年買房,10年內做到車釐子自由。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從來都是那麼骨感。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28年以來首次銷量下滑,東風雷諾的發展也狠狠地踩了剎車。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根據東風汽車集團公佈的數據顯示,東風雷諾2018年累計生產量為4.78萬輛,同比減少36.08%;銷售量為5萬輛,同比下滑30.58%。與此同時,東風雷諾經銷商退網現象也時有發生。

2019年,“慘”還在繼續。這時,原定目標30萬輛的東風雷諾僅實現銷售1.86萬輛,同比跌幅為62.87%。對比雷諾的歐洲市場大本營近200萬輛的銷量,中國市場對於雷諾來說,顯然並未達到預期。

也就是在這時,“雷諾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甚囂塵上,即將到來的東風雷諾的第七年,從熱戀到失戀也如“龍捲風”般迅猛。

▍為何搞不定中國市場?

有時我們也會想,為何在歐洲市場鼎鼎有名的雷諾汽車,來到中國便這般“水土不服”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面對中國市場,雷諾並沒有把握住入場時機。就像我們所說的,雷諾在1993年便進入了中國市場,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與三江談崩之後,雷諾在2004年與東風集團開始合資談判,但直到2013年才正式簽約成立東風雷諾。無疑,漫長的談判使得東風雷諾浪費了十年光陰,也錯過了中國車市增長的黃金時期。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除此之外,雷諾前董事長戈恩對中國市場也不夠重視。就像戈恩日程常會出現在法國、日本或者是美國,卻鮮少來到中國,而戈恩給出的回答則是:“沒事兒。”這樣的“自信”,對本就品牌影響力偏弱的雷諾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另一方面,來到中國市場的雷諾,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法系車的浪漫與中國市場強調的經濟實用並不相通。

接上文所說的,相比其他汽車巨頭悉數完成了在華佈局,東風雷諾只能一步慢、步步慢。合資公司成立後,東風雷諾國產化的產品於2016年上半年才開始投入市場。

雖然在產品規劃方面,它打算以SUV產品作為先導,進一步推出一系列全新產品,但當時的SUV市場可謂豪強林立,不僅合資品牌確定了市場地位,國產自主品牌也實現了彎道超車,東風雷諾面臨的競爭壓力極大。

再看東風雷諾的產品推進,就一個“少”字。截止到目前為止,它只有4款在售車型,包括燃油車科雷繽、科雷傲和科雷嘉,新能源車型雷諾e諾。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拿科雷傲和科雷嘉這兩款SUV來說,其低配配置低,價格虛高,令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且它們與日產奇駿、逍客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非雷諾原生態車型,這也使得對法系車有所幻想的消費者清醒過來。

緊接著,雷諾多次質量問題的產品召回、東風雷諾經銷售不斷退網,無疑使雷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人緣越發慘淡,逐漸走向了邊緣化。

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雷諾仍舊是一個頗為小眾的法系品牌,遠遠無法進入大眾的視野。

▍新戰略會是新出路嗎?

在東風集團發佈東風雷諾將進行重組的公告後,雷諾便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了在華的全新戰略,雷諾集團在華將把重心放在輕型商用車和電動汽車領域。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如雷諾中國回應“不會退出中國市場”,在燃油乘用車折戟沉沙的雷諾,將目標轉向了輕型商用車和電動汽車,這也在預料之內。

要知道,雷諾在中國除了東風雷諾外還有三家合資公司。一是華晨雷諾金盃,成立於2017年12月15日,合資公司將在瀋陽大東區投產運營,本地化生產三大類車型:MPV、中型廂式客車及貨車和大型廂式客車及貨車。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再一就是,2019年7月17日,雷諾集團與江鈴集團正式宣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人民幣,正式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股東,擁有50%的股權。

江鈴集團新能源是江鈴汽車集團公司的子公司,主要面向純電動汽車市場。

還有則是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進出口業務的公司。

現在來看,這三家公司便是雷諾全新戰略的支撐了,但是,僅是這樣便足以讓雷諾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嗎?有點困難。

在輕型商用車領域,雷諾是要指望金盃的,畢竟金盃的市場份額曾一度達到60%。但是,金盃卻沒能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產品技術和推新節奏都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由此也陷入了銷量低迷,持續虧損的尷尬境地。

或許,雷諾的到來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給金盃“輸輸血”吧!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在新能源領域,雷諾面臨的是同樣的尷尬。雷諾在國內的汽車市場已經處於邊緣地位,江鈴新能源更是默默無聞,旗下產品不僅沒有技術含量,甚至被指為騙補工具。

當初選擇江鈴新能源,雷諾看中的也許只是那一紙造車資質,弱弱聯合能發揮多大的實力,實在是缺乏想象空間。

大家普遍認為:輕型商用車和新能源車在現階段中國車市所佔比例較小,都不是主流板塊。雖然兩個市場未來具有發展潛力,但玩家不少,雷諾很難說能取得足夠優勢,雷諾的前景仍舊不甚明朗。

“斷尾”燃油車業務,戰略轉型的雷諾能在華“求生”嗎?

近兩年相繼退出歷史舞臺的長安鈴木、長安PSA以及現在的東風雷諾等,都只是近期市場及合資企業變動的一個縮影。總的來看,市場“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強者恆強而弱者難免被淘汰的命運。

如今,雷諾在華有了“壯士斷腕”的勇氣,但我們卻不知戰略轉型的它是否能真正做到“斷尾求生”,雷諾還會有下一個“七年之癢”嗎?

或許,時間會是最好的見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