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受傷的時候需要鼓勵;脆弱的時候需要陪伴;被誤解的時候需要信任......

當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時,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的認可,會讓整個世界瞬間精彩繽紛。

“長大了,不愛吃奶奶的紅薯稀飯了”

小的時候,家裡很窮。萍萍常常會跑到外婆家吃飯,老人家每次都給她煮上一碗紅薯稀飯,甜甜糯糯,她總是吃的津津有味。

大學畢業後,她工作經常需要出差加班,很少回老家。有次放假去看老人家,外婆照舊準備了一碗紅薯稀飯,還煎了荷包蛋。飯桌上外婆不停的給讓萍萍吃紅薯,女孩搖著手說:“奶奶,下次不要再弄這些了,我又不吃。”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外婆聽完停頓了一會,低聲說了句:“你小時候最愛吃這些啊!”

後來,通過姨媽的口中,她才知道。外婆老了,身體一直不好,平時都很少去菜市場了。知道她要來,今早一起來,就早早去菜市場買紅薯。

如今,女孩長大了,生活條件也好了,但作為外婆,能為她做的就只有一頓可口的稀飯了。

飯桌上無心之言,彷彿在說:“我不在需要你了”,將外婆有限的愛都給否定了,她能不難過嗎?

其實我們何曾不像女孩的外婆一樣。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會發現能為身邊的人做的事情越來越少了。當我們“被需要”時,會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和存在感。

“對自己做的每一好件事情都懷有信念感,就好。”

曾有一次,一名知名博主在網上發博“求助”,稱一名患抑鬱症的女孩獨自到了北京,目前失聯中。

一小時後,熱心網友沿街找到了失聯女孩,將其送往醫院救治並報警。一句“人找到了!”也讓網友們放下了懸著的心。

有網友稱讚說:“世界終究溫暖,人間依然可愛。”

這位熱心救助的網友事後表示,當時看到博主發的尋人啟事後,發現配圖的地點很像北京西站北廣場東側。因為家就在附近,情急之下,他當即決定上街尋找。發起這次救援的知名博主也全程參與救援,他的置頂微博中有句話正是此次救援行為最好的闡釋。

“社會責任感其實沒那麼虛無縹緲,對自己做的每一好件事情都懷有信念感,就好。”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當你走出了孤島,開始與世界發生聯繫,任何人都可能給你帶來希望,前提是你願意接受這一切。

也希望我們都有治癒自己的能力,不要輕易被挫折打敗。只有真正熱愛生活,認真生活的人,才會被生活善待;當你開始努力地生活的時候,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

走出孤島,願意愛與付出,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