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蔘政

武皇下書歷數來俊臣的罪狀,滅其家族,表示濫殺之罪皆在此人,“

殺人以雪蒼生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聖旨行事的。武則天採取的酷吏政治主要是針對宗室貴族和上層官僚的,對社會下層騷擾不大。同時,武皇對越來越多的告密者也感到厭煩,她曾讓監察御史嚴善思去督查,當時竟查出偽造罪狀的告密者八百五十餘人,為了爭取人心,武則天改弦更張,逐步壓抑告密者,以收買人心。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武則天

她廣開仕途,並用嚴刑來控制仕途,發現不稱職的官便革免或殺戮。每任用一官,管宮中門戶的戶婢就私下說:“死鬼又來了。”不多時,這個官果然被殺。《資治通鑑》上說武皇“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用”。這是比較公允的。武則天的長處就在於善於選拔人才並委以重任,在她當政時期,朝中有才能的文武大臣不遜於貞觀時期。她前後任用的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儉、狄仁傑、姚崇、張柬之等,邊將如唐休璟、婁師德、郭元振等都是選。

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狄仁傑劇照

用這些人做將相,才使得國家能夠避免內亂外患,人民生活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在她去世那年,全國人口竟達到六百一十五萬戶,比貞觀時期幾乎增加了一倍。武皇有時也能聽諫,耿直的人只要不被她懷疑為謀反者,她就能從酷吏、親近小人的陷害中保全他們。當然,被保護下來的這些傑出人選也為推翻武則天的統治埋下了伏筆。在這些傑出的人選中,當屬狄仁傑最為重要。狄仁傑足智多謀,善於自處,曾為大理寺卿,精通法律,斷獄如神,講話善擇時機,一針見血。

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李昭德

他忠於唐室,對武氏不以為然。他知道要恢復李唐王朝也需像武則天圖謀大業一樣等待時機,忍耐觀望。他需要一大批有作為的文官武將來實現宏圖大略。他雖几上幾下,但仍升至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參與朝政。武承嗣面對這位難以匹敵的對手毫無辦法,只得誣告他謀反而將他下獄。當時,肅政臺的魁兇來俊臣與曾是大法官的狄仁傑開始了較量。沒想到剛一開始,狄仁傑就服罪了,承認他謀反屬實,甘願受死,因他知道,法律中有一條說,只要立即服罪,不但免除酷刑,而且死刑也可改判。

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魏元忠

狄仁傑爭取到了時間,立即給兒子寫信,讓他向武則天陳述:狄仁傑要面見皇上。他將信藏在棉衣裡,讓一個獄卒把棉衣送回家中。他兒子覺得冬天正用棉衣,怎麼送回家中,覺得蹊蹺,便撕開棉衣,看見了那封信,並設法呈送了武則天。正在這時,一個已在工部為奴的九歲小男孩來到武皇跟前告狀,他是三個月前冤死的黃門侍郎樂思晦之子。他說:“他的父親是冤枉的,誰都怕來俊臣的酷刑,陛下如果不信,就把最親信的人交給來俊臣,問他什麼罪,來俊臣都能得到供詞的。

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姚崇劇照

武皇聽了心裡一動,這時正趕上狄仁傑的信送到,她看了信以後就想要弄清楚,於是召見了狄仁傑。狄仁傑立即否認有罪。武則天問:“那你為什麼服罪呢?還寫了謝死表?”狄仁傑奏道:“臣若不服罪,哪還能見到陛下?臣也沒寫什麼謝死表。”武皇一對筆跡,謝死表是偽造的。武則天怒斥武承嗣,釋放了狄仁傑,對來俊臣失去了信心。這是肅政臺審判大臣們的最後一個案子。死裡逃生的狄仁傑備受武皇的讚賞,從此確立了他在朝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武則天在搞酷吏政治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選拔那些有才能的人參政

張柬劇照

狄仁傑上來的第一步就是想解決由誰來繼承大統的問題,武皇正為此而陷入困境。武則天變李姓的唐朝為武姓的周朝,成為大周朝的女皇帝,尊她父親為“忠孝太皇”,並立了武氏七廟。因此,從本源上說,她應傳位給姓武的人,以接續武氏宗族的香火。她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當初,這兩位兄長對她們母女都很刻薄,所以,她當了皇后以後就把兩個哥哥發配到南方,最後藉故處死。然後,把這兩位兄長的兒子武承嗣、武三思招到自己身邊,因為武則天的父親只有這兩個孫子了。

  • 參考資料
  •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