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相差兩萬裡

最好的裝扮不是脂粉,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是董卿的父親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從無人問津到央視一姐,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並不平坦,是不斷的學習讀書成就了現在的她。
在《主持人大賽》的節目中,董卿成為了大家心中”溫婉大家”代名詞。一陣見血的點評,一語中的建議,引經據典的論述,妙語連珠的談吐,屢屢讓人拍案叫絕。


董卿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是復旦大學教授,從小對她極其嚴苛,是典型的“魔鬼”教育。父親對董卿要求不管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從七歲開始,就讓她閱讀中外古典名著。這也培養了她愛讀書的習慣。


“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1小時閱讀,雷打不動的。很多人問我還能堅持嗎,我覺得無所謂堅持不堅持,這是一個習慣。”


她從不把手機放在臥室,每當進入臥室,便是自己學習進修的時間。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相差兩萬裡

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差距,並不是每天這短短的1個小時,而是日積月累下的兩千個小時乃至兩萬個小時。
如果將小時換算成公里,那麼,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相差兩萬裡。


01

讀書讓你更好的審視內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閨蜜曾跟我吐槽她老公的應試教育,讓3歲的兒子死記硬背三字經,而不說其中的道理,孩子是聰明的,反覆跟讀竟也能倒背如流,但是怎麼寫,什麼意思一概不知。
在爭論的時候,他還常狡辯說孩子還小,不懂沒關係,先背下來再說,彷彿背完了就能有炫技的資本。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相差兩萬裡

我說既然你跟他理念不同,為何不親自教,他教孩子背誦,你教孩子理解其中的道理。
她倒是一點就通,真的就照做了。每天回到家給孩子講解書本中每句話的含義,旁聽的婆婆居然也聽的津津有味。長此以往,孩子通過理解記憶更深,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讀書,雖然不能讓你暴富,但卻可以磨練你的耐心,教育他人亦是如此。
閨蜜在教的過程中,自己也重新學習了一次,教育頑童時耐心也尤為重要,懂規矩,鍛自律,都非一日之事,堅持才是最難的。


有一句話聽起來很粗糙卻很在理。
“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一週不讀書,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相差兩萬裡

還記得前段時間,很多學員和森迷哭訴自己受騙的經歷,大多都是源於對投資理財基本概念的不瞭解,所以遇到一些“高利率”的產品就輕易投資,不禁感慨:“要是早知道原來理財是這樣的,就不會傻傻被人騙了”。
學會了基本的知識,對事物就有了基本的判斷,下次再遇到類似“高收益”、“P2P”的事件,雖然未必都能規避,起碼也長了心眼,問問清楚,好好調查一下再做決定。

02

讀書的三要素:學習、整理、輸出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可能記住全部的東西,忘記是常事。
三毛說過:“讀過的書,哪怕不記得了,卻依然存在著,在談吐中,在氣質裡,在胸襟的無涯,在精神的深遠。”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相差兩萬裡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1個人讀有一個感受,10個人讀就有10種感受,只要一個點幫助了你,給你啟示,那它就完成了使命。


這邊小編也說一下讀書的三個小觀點。
首先,讀書貴在堅持。


每本書都有它的大綱,作者會將重要的內容分佈在書的每一頁中,如果半途而廢,那麼得到的也是半成品,如果是故事書,那麼就永不知其結局。
不管如何,讀完一本書也是習慣養成的開始。
其次,勤做讀書筆記。
有的人讀書會做思維導圖,有的人喜歡用便籤在書中標記,也有的人會記錄在手機或電腦中,儲存的方式千百種,只要用好一種,就對你有所幫助。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那就需要你把它找出來才行。
最後,輸出分享,分享的過程會讓你對讀書這件事更加熱衷。


近期,關注了微信運動,原本運動和讀書是同樣難以堅持的事,但當看到自己認識的人,每天都能走一萬步,而自己連1000步都達不到的時候,內心難免會有挫敗感,但這也能激發你的鬥志。
讀書亦是如此,要選擇和自己“同行”的人,一起讀書,一起打卡,互相點贊。將讀書獲得感受互相分享,讓別人瞭解你想的是什麼,彷彿跳動的文字在交流,讓讀書也變成一種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