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減產1000萬桶

美國時間週四,油價是市場的主要聚焦點之一。這場被描述為“拯救油價唯一希望”的“歐佩克+”產油國線上視頻會議在週四收盤後宣佈,各產油國達成一致:


1、今年5月份開始每天減產1000萬桶,首輪減產時長為期兩個月。

2、7月開始,第二輪減產幅度每天800萬桶,持續到今年年底。

3、從明年,2021年一月開始第三輪減產,幅度每天600萬桶,一直持續到2022年的4月。

4、10日晚召開G20會議,進一步討論細節,歐佩克+6月底再次召開會議;


這是歐佩克成立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減產協議。歐佩克+機制由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但全球產油第一大國美國並未參加這一機制。


其實,這部分協議內容已經在收盤前幾個小時,由歐佩克內部人員陸續透露給了媒體。最初,路透社援引兩名信源說每天減產幅度最高可達2000萬桶。因此,這個數字引發了油價大漲,美國西德州輕質原油WTI的漲幅一度飆升了12%。


本來此前市場的預期就在每天減少1000萬到1500萬桶的區間,現在市場預期一下被調動到了預期的高位。然而,接下來發生的情況是,彭博社又援引歐佩克組織代表說,第一輪的減產幅度只有每天1000萬桶。


由於減產不及預期,美、布兩油迅速抹平早前漲幅,並雙雙轉跌,美國能源股也全線走低。截至收盤時,WTI跌幅9.29%,報收22.76美元每桶;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4.14%,報收31.48美元每桶。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在國境關閉、工廠停工、飛機停飛等等因素影響下,石油需求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幅下降,即便1000萬桶/日的減產幅度已經是全球原油日需求的10%,依然無法填補超過3000萬桶/日的需求下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