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專家孟祥龍:不要錯過和受眾直接談戀愛的機會

最近,《停更雙微一抖》引起了公關圈和新媒體圈的一場討論,標題起得澎湃,說的是甲乙方公關大多不敢言,挺博眼球。當天就有幾個在企業負責新媒體的老朋友問我:我們這公號還做不做?我說:

當然得做,企業絕不該放棄媒體化的絕佳機會。

什麼是企業媒體化?

其實從微博開始,媒體生態就進入了“開放平臺新媒體時代”,企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媒體化機遇,即企業也可以是媒體。

新媒體營銷專家孟祥龍:不要錯過和受眾直接談戀愛的機會

圖:所謂開放平臺新媒體,是以移動端為主,其他多屏聯動,且由第三方產生內容,平臺貢獻流量聚合新媒體形式

在開放平臺新媒體時代,企業能夠在相對寬鬆的內容審核規則之下,擁有一大批發聲渠道和粉絲群體,很多比報紙的發行量、電視臺的收視群要龐大得多,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企業做新媒體,關鍵在媒體思維,而非產品消費人群數量的大小。媒體做什麼?監督和價值觀傳遞,所以企業新媒體,第一是找準領域,第二是變自嗨為共嗨,貢獻對細分領域人群有價值的內容。基於這兩點,和自身投入的資源,再討論更新頻率等細節問題。

發出“停更”的呼籲者,最終本意都是呼籲企業不必“為了更而更”。反過來看,小米、華為、肯德基、麥當勞、各大銀行的服務號做得很好,並沒有追求訂閱號的日更。至於具體如何吸引用戶,不是本篇重點,套用《地道戰》的經典臺詞:“各莊的地道,各有各的高招。”簡單來說,微信、微博、頭條抖音系,有本質區別,微信要自己找流量,引起共鳴的爆文是利器;微博是神仙打架小鬼看戲,多抽抽獎,易參與、更帶感的活動是拳頭;而頭條抖音系是分發流量,有些規律,但你經常也不知道哪片雲彩有雨。

聯想控股的官方微信、藥明康德旗下的康德傳媒、包括91投資孵化的金融八卦女等等,都是垂直細分領域企業媒體化的成功案例,找準目標受眾,做專業的內容,著眼整個開放平臺通盤考慮,不一定做出10W+才叫成功。

所以,我強烈建議企業不要放掉媒體化的機會,有機會獲取比肩甚至超越傳統媒體的大流量,幹嘛不玩?

打起精神和用戶談場戀愛

《停更雙微一抖》的文章裡說,“那些做雙微一抖日常運營的代理公司,或許要思考一下,能否轉型成為提升品牌消費者口碑的傳播公司。”這點我挺認同。事實上這何止是此類代理公司的方向,也幾乎是所有企業的市場部的努力方向。品牌推廣就不能賣貨嗎?品牌推廣就不能做HR招人嗎?企業自媒體最終希望獲得是某維度上的價值觀的用戶認同,這些都有可能。

價值觀的傳遞是最符合社交傳播規律的。抖音裡用短視頻去傳遞企業價值、企業文化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非常喜歡的“小米員工日常”。這幫活寶做這個號,我覺得核心就是傳遞兩個事:加班,加班心裡還挺美,讓看的人打心底喜歡這家公司。

再如寵物IP“貓來了”做的“隔壁有貓”抖音號,天天拍辦公室裡人和貓的故事,拍設計師工作的時候抱著貓,直播大貓生小貓,拍起來難度不大,但就有粉絲堵門要入職、深夜送外賣、視頻裡推薦什麼買什麼,這才是真愛。

所以,企業媒體化有這樣一個特點,Be Supreme,我把它叫做“直奔高潮”。從一個內容,受眾可以不知道你這家公司的具體業務,但就開始喜歡你,這就像談對象,第一眼挺重要,企業現在有這樣的機會,和受眾直接談戀愛。

所以,負責企業新媒體的同學們,認真點,打起精神和用戶談一場戀愛吧!

(文章轉載自:銷售與市場 作者 孟祥龍:速途網絡總編輯,新媒體營銷實戰專家,曾組織並參與中國互聯網史上多個著名品牌傳播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