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奪冠之文言實詞解析二

冷雨

32.何

1什麼。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2怎麼。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何等。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孔雀東南飛》)

33.恨

1不滿。 此三者,吾遺恨也。 (《伶官傳序》)

2遺憾。相見恨晚。

34.胡

1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數民族。秦漢時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過秦論》)

2什麼。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3何,為什麼。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35.患

1憂患,禍害。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伶官傳序》)

2顧忌。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戰》)

3擔心,憂慮。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考奪冠之文言實詞解析二


36.或

1有的(人,事物)。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2也許,或許。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夢遊天姥吟留別》)

3有時。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歸去來兮辭》)

37.疾

1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2疼痛。舉疾首蹙頦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莊暴見孟子》)

3痛心。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屈原列傳》)

4憎惡,怨恨。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張衡傳》)

5速,捷。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觸龍說趙太后》)

6強,聲音宏大。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38.及

1趕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3推及,涉及。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觸龍說趙太后》)

4接近。予之及於死者,不知其幾矣!(《指南錄後序》)

5表並列。和,以及。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高考奪冠之文言實詞解析二


39.即

1就。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氓》)

2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鰲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信陵君竊符救趙》)

3)表時間的相連,相當於"立即""就""就要"。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鴻門宴》)

4表假設。相當於"即使""縱使""就算是"。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於款。

(《促織》)

5表時間,相當於"當"。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40.既

1完了,盡。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進學解》)

2表時間的過去或動作的完成,已經。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過秦論》)

3表時間或行為承接。"不久""一會兒""後來"。有時"既""而"連用。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祭十二郎文》)

4既然。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辭》)

41.假

1借。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送東陽馬生序》)

2利用,藉助。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

3虛假,假裝。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4相當於"如果""假如"。多與"使""令"連用。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報任安書》)

5假期。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

42.間

1中間,當中。兩誒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

2期間,年間。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項脊軒志》)

3一會兒。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見蔡桓公》)

4量詞。用於計算房間。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

5空隙。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庖丁解牛》)

6離間。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屈原列傳》)

7參與。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4夾雜其間。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口技》)

5表時間。 間或、偶然。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6表方式。從小路。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7表情態。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間語曰。(《信陵君竊符救趙》)


高考奪冠之文言實詞解析二


43.見

1看見,看到。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2見面。移船相近邀相見。(《琵琶行》)

3謁見,拜見。 左師觸龍願見太后。(《觸龍說趙太后》)

4召見,接見。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5見識,見解。 汝真女子之見。(《失街亭》)

6看見的東西。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遊褒禪山記》)

7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已怎麼樣。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

8表被動,相當於"被"。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10同"現",表現。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屈原列傳》)

44.解

1剖開,屠宰。特指解剖動物的軀體。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分裂,渙散。天下土崩瓦解。(《秦始皇本紀》)

3理解。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4解釋,解答。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5分開。 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 (《促織》)

6消解,緩和。太后之色少解。(《觸龍說趙太后》)

10撤退,離散。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信陵君竊符救趙》)

11解開,脫去。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荊軻刺秦王》)

xiè

鬆懈,懈怠。胡虜益解。(《李將軍列傳》)

1靠近,接近。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2歸於,趨向。 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孟子》)

接近。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辭》)

3登上。 於是荊刺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荊軻刺秦王》)

4就職,赴任。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

6成就。 然贏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信陵君竊符救趙》)

7承受,接受。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報任安書》)


高考奪冠之文言實詞解析二


46.舉

1舉起,抬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2拿,用。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3舉出,提出。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

4興起,發動。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5成功。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舉!(《孔雀東南飛》)

6攻克,佔領。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

7選拔,推薦。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

8全,合。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 (《促織》)

9盡。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47.絕

1斷絕。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2絕交。 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

3絕命,死。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4橫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5直上穿過。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逍遙遊》)

6絕佳、極美的。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愚溪詩序》)

O陡峭的。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8與世隔絕的。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9絕句(我國舊體詩的一種,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有一定的平、仄和押韻的限制)。五絕。七絕。

10完全。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

48.堪

1經受,忍受。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勝任。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孔雀東南飛》)

49.克

1能夠。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祭十二郎文》)

2戰勝,攻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

3剋制,約束。克己奉公。(《後漢書》)

50.類

1種類。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齊桓晉文之事》)

2事物。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

3像。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

4大都,大多。 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訓儉示康》)

51.憐

1哀憐,同情。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竊符救趙》)

2疼愛,愛惜。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觸龍說趙太后》)


高考奪冠之文言實詞解析二


52.彌

1滿,遍。擁眾數萬,馬畜彌山。 (《蘇武傳》)

2表程度,越,更加。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

53.莫

1通"暮",晚上。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2沒有誰,沒有什麼,沒有哪裡。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遊褒禪山記》)

3表否定。不。稍出近之,愁(yin)愁然,莫相知。

(《黔之驢》)

4表禁止。不要。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東南飛》)

5相當於口語"罷了"。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釵頭鳳》)

54.乃

1你(們),你(們)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2表承接。就,便,即。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

3表時間間隔之長。才。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勾踐滅吳》)

4表意外。竟然,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5表判斷,相當於"是""本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陳涉世家》)

6錶轉折。卻,反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者食,和於身也。

(《觸龍說趙太后》)

55.內裡面。少間,簾內擲一紙出。(《促織》)

2內部,常指國內、朝廷內。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

3內心。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離騷》)

56.期

1適逢,恰巧遇到。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2日期,時候。 業根,死期至矣! (《促織》)

3限度,限期。征斂無期。(《呂氏春秋·懷寵》)

4期望,希望。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察今》)

5至,及。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蘭亭集序》)

6一週年。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7穿一週年孝服的人。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陳情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