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最近,又有大剧上新了

以北宋仁宗为主要时代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近日正式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该剧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后改名《清平乐》。

就目前来说,剧情前期有点缓慢。

不过,除了剧情外,演员优秀的表演,服装道具、场景布置、灯光运用都一等一的。

尤其,服、化、道,亮点很多!

比如,这套宋代皇帝公服、帽冠: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历史上宋仁宗画像vs《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这款宋代皇后朝服、帽冠和妆容: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历史上北宋李宸妃(仁宗生母)的画像vs《清平乐》曹皇后剧照

还有剧中太后所穿服饰: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据说,借鉴了北宋太后刘娥(真宗皇后即仁宗朝太后)的画像。

服化道方面,“神还原”处还有很多,不一一细说。

说一下这部剧主要人物——宋仁宋:赵祯

历来国产电视剧中演绎帝王将相的不在少数,《清平乐》这部剧破天荒的却以宋仁宗一生为线,很让人诧异、惊喜。

去年,《长安十二时辰》让大家梦回大唐,唐朝火了一把。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大唐虽然美,但小编觉得宋代绝对值得大书特书,而宋仁宗和他的时代尤其适合。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宋仁宗

宋仁宗,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对于这位皇帝估计很多人对不上号,几乎没有存在感。不过,若提到“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不是有印象了?

不错,那位“太子”就是仁宗皇帝。

宋仁宗在位42年,从表面看,他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加上性格有些优柔寡断,大事自己不做主,而是交给宰执们去处理,为人低调到好像不是一个皇帝。

但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社会繁荣的时代却悄然来临。

也就是在他的时代,人才辈出,一大批青史留名的人物连续登上政治舞台: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程颢、韩琦、晏殊、富弼……一朝名士满天星。

当时,“以天下为己任”是官僚士大夫的共同理想。

他们认为治理天下是自己的责任,信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

如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的一个标杆。

为什么宋代官员会有这种思想?其实,这同宋代帝王治国基本方针有关。

在宋代,历代帝王治国的基本方针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真宗时期,他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至大,人君何由独治也?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那,由谁和他一起"治"呢?士大夫

这个士大夫,即指以宰相为领袖的文官集团。

也就是说,宋代君臣之间已经形成了共识——“皇帝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要从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找答案。

我国古代社会是独裁的专制社会,政体结构是金字塔形,独裁者皇帝在金字塔尖。而塔尖的皇帝怎么管理国家?皇帝一个人,就算三头六臂、日理万机也是管不过来,他一定会依靠一些政治势力共同治理国家。

古往今来,一般皇帝共利用过以下几种势力:

首先,宦官。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历史上,从先秦的宦官一直到清代宦官,参政的都非常厉害。

宦官,他是皇帝身边的人。

有的甚至从小同皇帝一起长大,一起吃饭、穿衣、玩游戏,他们是家奴,他们同皇帝的关系非常之密切。

皇帝也十分信任他们。

但是,如果某一皇帝脑子不太清醒,这个权力就很容易过渡到宦官手里。历史上宦官乱权的例子数不胜数。

再有,后妃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后妃,这大概算是“枕边风”的力量了。

后妃在一种情况下还会变得格外厉害,那就是——当幼帝初登帝位时

还是小孩子的皇帝自然不能处理政事,母亲或祖母顺理成章的垂帘听政,这时权力全部被后妃拿走,身在宫廷的后妃为建立更牢固的外部联系,一定会用到外戚形成外戚集团。

当然,还有一种:皇帝不信任其他人,只信自家人,形成宗室。比如,汉代就曾定下此规则,不过后来景帝、武帝时期把异性王陆续消灭,所铲除的正是宗室。

除了宦官、后妃、宗室,还有两个——文官集团和武将。

宋代之前,其实,上述几种政治势力各有表现。

最终,宋代的统治者选择了文官集团,这也注定了宋代终将成为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

同样,宋代也是一个“以史为鉴”意识特别强的朝代。

这个时代曾出过一部大著作:《资治通鉴》

这部书最早是写给皇帝看的。“以史为鉴”距离宋代皇帝最近的一面镜子肯定是——唐朝历史。

我们看一下,在唐朝,宦官、后妃(宗室)、武将、文官集团这些政治势力分别发挥了哪些作用?

唐中后期,基本上都是宦官专政。特别到了唐朝后期,当时由四个宦官掌控国家大政,两个宦官掌管军务、行政,国家大权全在宦官的掌握之中,后来,连皇帝的废立都要靠宦官来决定。

唐朝的灭亡,宦官难辞其咎。

而后妃呢?唐朝武则天时期可是连国家都变了。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宗室更可怕,唐朝几次宫廷政变都是兄弟父子相残。历史上,宗室乱政数不胜数,汉代“七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代朱棣夺了侄儿的权……

其实,宗室同姓、同源,给足了发展空间后具备夺天下的合法性才是最可怕的一种势力。

武将,更不用说危险性系数太高,高到历朝历代都小心防范。远的不说,唐朝的藩镇割据就是其灭亡的罪魁祸首!

大概宋代皇帝捋了一下几种政治势力后发现只有文官还可以,以史为鉴,得出结论:靠文官。于是,做出一个重大决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当然,这可不仅仅是猜测。

翻开宋史你会发现,宋代皇帝对各种势力打压的非常严厉,打压到最后只剩下文官一枝独秀。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既然制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么,宋代朝堂治理有何不同?最直观的就是“以内统外”到“以外统内”转变。

宋代以前治理国家基本秉持一个原则:以内统外。

中国封建王朝,朝堂一般分内廷和外朝。内廷,以皇帝为中心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外朝以宰相带领的政府团队。

外朝的政府小团队当然也要听皇帝的命令,而皇帝宫廷私人小班子会主持朝政,这叫“以内统外”。(皇帝私人小班子其实就是他身边私人秘书、打杂的,宦官即是其中之一。)

钱穆先生有一本书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如果翻看历代宰相制度会知道,中国宰相制度有一种制度叫三省制度: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这三个省原本都是皇帝私人秘书班底,但等到这个班子成为宰相机构后,皇帝又有新的私人秘书班子。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

往往皇帝新的私人秘书权利膨胀后就把宰相的权力夺过来,相权被架空,宰相就变成个荣誉称号,而皇帝私人秘书成了真正的宰相。

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秘书现象”,也是“以内统外”必然造成的现象。

到了宋代。

这一现象改正过来了,真正做到了“以外统内”。外朝的一些建议或朝令,内廷也得听。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举个例子。

北宋嘉佑年间,晚年的宋仁宗赵祯体弱多病,常常病的晕倒。帝王病重最容易发生宫廷政变,身处深宫的皇帝与外面大臣不易见面,一旦宦官、后妃操纵极易出现新圣旨引发宫廷政变。

仁宗病重时,时任宰相文彦博坚持到内廷看病况,并对阻拦的宦官说,宰相怎可一日不见天子?我们必须每天见到皇帝。而且一看仁宗病的昏迷随时可能去世,就让宦官在宫廷里找个房子和一群臣子时时守着。

这就是宋代文官治理中“以外统内”的制度起了作用。

当然,出现这种局面也和统治者的仁慈和宽容密不可分。

仁宗朝由此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时代之一。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所以,在他死的那年才会那么多民众为之恸哭,怀念。

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赵祯逝世。

当死讯传入西京洛阳,城中军民妇孺,都向着东方号泣,烧纸的烟尘遮住了太阳的光辉。而汴京城里,整个京师自发罢市悼念,数日不绝,乞丐小儿都在大内前,边哭边烧纸钱。

即便在敌国,也为之痛哭。

据说,他的死讯传到了辽国,使者报信的一路上,老百姓无不聚在一起哭泣,辽国在位的皇帝是辽道宗,当他听到了消息,也大哭着抓住使者的手感慨说:“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这些人之所以痛哭,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的死亡,更是在悼念一个时代。

为人君,止于仁!

一个“仁”字,诠释了他的时代。

回过头来,君仁,臣会怎样呢?臣忠。

宋代文官基本上做到了对朝廷的绝对忠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标杆,“以天下为己任”的共同理想是宋代士大夫的一生追求。

当然,帝王只有“仁”不行,还要有好的制度。宋代《宰辅表》列出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高达123名,占92%。

换句话说,宋代的高干集团或者说宋代的文官集团主体是科举出身。宋代皇帝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官员队伍结构,建立官员对朝廷、皇帝的绝对忠诚。

那么,士大夫为主的文官集团权力大了会不会与朝廷离心?宋代科举制度如何做到让文官对朝廷忠诚?

下篇,追剧的同时,给大家说说这个。

《清平乐》,如此宋代你看懂了么?

本文参考:《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宋仁宗:共治时代》、《汴京之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