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長安十二時辰》小感

看完48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被一首歌感動。於是讀《唐詩鑑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年8月北京第1版)中的李白《長相思》二首鑑賞,詳讀了兩遍。覺得不解渴,又讀了葉嘉瑩先生的《古詩詞課》關於李白的部分,也是詳看了兩遍,才慢慢對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背景有了一點了解。先看李白的詩:

長相思(二首)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據說,李白在安陸寫此詩時,夫人還說前人曾寫過類似結尾之詩句。說實話,以前讀該詩,只對“美人如花隔雲端”印象深刻,沒有覺得有什麼悲傷的地方,而今聽了電視劇中的插曲和片尾曲經過譜曲的《長相思》,覺得非常難過。

整部電視劇發生在唐天寶年間,但故事卻是以一個戶部八品主事徐賓因不滿唐明皇內寵李林甫(劇中叫林九郎)、外寵安祿山(間接提到),及自己覺得不被重用,乃設計了一場綁架明皇的活動。劇中主角張小敬、李必、蕭規、徐賓四人代表了幾種人的價值觀,尤以張小敬和李必值得稱道。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類似故事不可勝數,要在社會治理的皇權悖論。此處不詳論。

對當今社會治理有何借鑑?要搭建廣開言路和任人唯賢的制度平臺,把國家治理好,不能培養人才、發現人才、重用人才,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2019.8.12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