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To B 營銷遇上視頻號,內容當先



當 To B 營銷遇上視頻號,內容當先


文章整理自崔牛會的直播節目“To B 營銷玩轉視頻號”其中的一期,由崔牛會創始人崔強的分享“從視頻號看 To B 營銷”。


兩週前我被微信團隊邀請,突然開通了視頻號。帶著萬分欣喜,開始了視頻號的研究,一些心得和體會,與大家交流。

主要交流這幾部分:

第一,ToB內容為什麼這麼無趣

第二,門戶時代、博客時代、微博時代、視頻時代,ToB營銷都幹了些什麼

第三,視頻號會成為ToB營銷的下一個風口嗎

第四,為何ToB在抖音和快手無感,卻開始關注視頻號

最後,玩視頻號的感受

01 To B 為什麼無趣?

很多人在 To B 做了很多年,會發現 To B 的營銷永遠是三件套:產品手冊、解決方案介紹和案例。

從70後、80後、90後、00後四個年代來看,人群跨越了40年,但是內容並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

內容堅挺的背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 To B 的營銷人寫的內容,一直只對客戶說,卻沒有人問過客戶到底能不能聽懂?他們是否愛聽?聽過之後的效果如何?最後,流於形式,該講案例講案例,該講方案講方案,該講產品講產品。

最終,所做的內容成了無用功,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為什麼說 To B 無趣呢?這可能與 To B 的內容有關,或者是與所處的行業有關。To B 行業與最終消費者相距甚遠,它不像 To C 行業,我們能深刻感知衣食住行。可是,To B 又是 To C 背後的產業支撐。

“無趣”會長時間內存在,主要還看每家 To B 企業的 CMO 如何解讀“內容”。

02 門戶時代/博客時代/微博時代/短視頻時代,To B 營銷都幹了什麼?

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門戶時代,最初有一個鄙視鏈,雜誌看不上報紙,覺得日報含金量太低。紙媒的記者看不上網媒的記者,說太“水”了,感覺“誰”都可以做網絡媒體記者和編輯。

門戶時代,線上營銷是 PR+banner 廣告,線下營銷是發佈會,這個狀態延續了很多年。到2006年,才發生變化。戴爾公司推出了按效果付費的方式,從此解構了整個互聯網按流量或者按點擊付費投放廣告的模式,大家都需要註冊表單,才能下載白皮書。

博客時代,營銷方式並沒改變(線上營銷是 PR+banner 廣告都沒有變,線下營銷是發佈會),二是出現了一些寫作出色的優秀博主,不管是業內的人還是媒體人或者的記者,他們可以為 To B 寫一些高質量的內容。

那時候有一個名人叫“木子美”,她帶“活”了整個 web2.0 的時代。

微博時代,剛開始時,新浪特別重視微博博主,第一批到2000個粉絲的博主都享受了新浪專屬人員上門拜訪的待遇,並且簽署了毫無意義的承諾書(內容是承諾開博客,但並不限制只能在新浪開賬號)。作為頭部的博主,他們感受到了尊重以及平臺的認可。

短視頻時代,能做的事很多,但是想做好,都要下很大的功夫,做很多投入。短期投入,一個人就可以做,若想真正啟用短視頻,就需要文案團隊、拍攝團隊了。

03 視頻號會成為 To B 營銷的下一個風口嗎?

這裡譭譽參半,有一部分人認為會,有一部分人認為不會。但我認為會改變一些事情,通過近段時間的實踐,最大的感受是:想做好一個視頻號,難度很大。

若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那麼,流量會逐漸有所聚集。若只是想通過視頻號做廣告,那麼,受眾自然會慢慢遠離。因為,到現在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視頻號的權限。

對 To B 來說,視頻號提供了兩個機會:

一是品宣,優質的品宣內容可以放在視頻號裡;

二是獲客,如果未來視頻號能與企業微信、小程序或者直播完全打通,那麼,它對獲客有用。與企業微信打通,回到自己私域流量池,這對ToB的營銷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崔牛會的圈子裡,有人認為視頻號是風口,有人認為它不是風口。其實,To B 人都太理性了,理性到有點不識人間煙火,彷彿處處是大師,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但其實是不是很厲害?大家都知道。

04 To B 為何對抖音、快手無感,卻關注視頻號?

這兩年,我們公司95、96、97的小孩,他們認為我是油膩大叔,應該關注年輕人看的東西。於是,我下載了抖音(當然,我沒有下載快手)。這之後,我發現“抖音有毒”,時間被大量消耗,而且欲罷不能。

正如行者慎思的創始人陸樹燊所說,“抖音和快手是糖水,視頻號是白水”。這個總結非常到位。

後來,我們的小朋友們偶爾會問,“崔老師,這段時間你怎麼不刷抖音了呢”?我說“時間不夠,在上面浪費的時間太長了”。

但是這段時間看視頻號,我以一個創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關心的是內容的流量或者表現,然後總結每段內容發佈後用戶的反應,再不斷優化和調整內容表達及拍攝技巧。

視頻號和羅振宇一分鐘的音頻不一樣,一分鐘的音頻只要求將內容表達清楚。用合適的語速或者語調錶達得很豐滿,讓大家在一分鐘之內獲得這個信息就夠了。

視頻號是講求視頻化,是可視化的內容,需要考慮表演性、視覺傳達力,難度相對更大。

05 視頻號的體會

第一個體會,應該關注視頻號。有人說我們行業裡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跟瘋了一樣,在所有圈子裡瘋狂轉發視頻號,讓大家去看他的內容、關注他的視頻號,並且點贊。其實,視頻號的第一邏輯就是點贊邏輯,比如某個人點贊,他的朋友就可以看到,這和微信公眾號裡的“在看”類似,第一推薦邏輯是點贊,第二推薦邏輯是評論。

有些人把原來在抖音裡的小段子,分享到視頻號裡。雖然只有兩三百粉絲數,但瀏覽量非常高。實際上,瀏覽量的意義不大,因為只是內容有趣,轉發量大,點贊量大,收看量大,卻沒有在前期建立人脈連接。

第二個體會,視頻號的內容要足夠精煉。因為時間有限,一分鐘,表達的字數在240~260字,極限是290字。

240字,可以在時限內完成內容講述,而且表達很充分。280、290字的時候,就要求語速非常快了,甚至有些急促。我現在的處理方法,我就拍到300字或者310字,我用它剪輯裡的加速,稍微加1.2倍或者1.25倍,我覺得這個速度大家還能夠忍受,如果到1.3倍,我感覺就有點快了,如果是搞笑的內容可能可以更快一點,但 To B 的內容相對嚴肅一些。

這段時間我大概發了17條內容,每一條內容的文案我都留下來了,這個很有意思。給我兩個最直接的感受,第一需要快速概括一件事情,用240字去表達一段想要傳達給用戶或者聽眾的信息點,做到簡潔易懂。

錄製的過程比較痛苦。錄的過程中,剛開始比較放鬆,直到錄製第六段視頻內容的時候,就想要認真完成這件事情,這時,負擔就出現了,導致每一段視頻都需要拍攝30遍以上。

相對而言,視頻製作(編輯)是最簡單的。

現在視頻號還在最早期,還沒有全量開放,大家也都在摸索。

像我這樣,原來在鏡頭前呆過,可能還有一點點感覺,如果沒有在鏡頭前呆過的人可能會首先怵鏡頭,除非不用講述的方式。比如用剪輯影片配音的方式可能還好。

未來有一個大趨勢——To B的內容如何通俗易懂地傳遞給客戶?這是最大的話題。

未來的內容會越來越輕,“輕”就是內容會短,內容縮短之後會更加聚焦,就不能像寫一篇案例故事一樣,把故事講得很清楚,而是用240字表達案例的亮點,而亮點又能真切地讓用戶感覺到它場景的存在。

最近,我和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聊過,他說當年他在《新京報》做過一個欄目叫《北京地理》,剛開始做的量不大時,大家會認為這個欄目沒有太大的可看性。但做到20期,乃至30期之後,將欄目內容集結成書,大家會覺得這個價值很大。

做 To B 或者 To C 傳播,找到傳播的點很重要。比如找到那個點之後,切進去會覺得別有洞天。當《北京地理》講公主墳時,公主墳那個地點會比較枯燥。但裡面涉及到的人和故事,以及歷史沉澱,串起來看就是有意義的事情。

未來,ToB的內容是否可以這樣做?從一個點切入,闡述價值就夠了。比如我發的一條視頻“商越的融資”,其實談的並不是商越融資本身,而是商越創始人苗峰背後,他的經營信條。他的六個經營信條,才是這家企業的核心。

To B行業,如果大家想下決心運營視頻號,就大膽去做。關鍵是做好內容策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