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何須兒女態?天涯作比鄰”


王勃:“何須兒女態?天涯作比鄰”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其作品大都呈現出一種積極樂觀的基調。



詩人落筆使用了嚴整的對仗“城闕輔三秦”,點出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再點一句行人要去的地方。先交代出送友人去蜀州的主題,使它眉目清楚。寫“三秦”,用“城闕”來顯示出長安城宮闕嵯峨氣勢恢宏;寫“五津”,又用“風煙”來顯示遠處的滿眼迷濛。傳神地摹畫出兩個朋友離別在即依依不捨的情感,時而仰頭看著長安城闕,時而翹首遠方想象蜀州的神態。所以這兩句又不限於交代一下 地點,而且還帶出了人物分手時的神情動作了。

王勃:“何須兒女態?天涯作比鄰”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承上而來,是詩人先用一種理由去安慰他的朋友。那意思是說,你為了作官的緣故遠去蜀州;我也是為了作官來到長安,同屬“宦遊”之身。遠離鄉土作客他方的感觸,彼此都是一樣的。這是用兩人處境相同、情感一致來安慰朋友,藉以減輕他孤身遠行所引起的悲愁情緒。

王勃:“何須兒女態?天涯作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千百年來無數的華夏兒女以此言與摯友道別,雖天各一方亦不負友情,不忘初心,譜寫著一曲曲華夏讚歌…

王勃:“何須兒女態?天涯作比鄰”

永恆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就算遠隔天涯海角,也無非是比鄰而居罷了,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結聯裡,詩人開解友人亦或是自勉:此去千萬裡,正是我輩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之舉,何需淚灑青衫學那小兒女之態呢?

王勃:“何須兒女態?天涯作比鄰”

整首詩寫出了兩人友情的真摯不移,並且還表露了詩人胸懷浩闊,自有遠大的志向,不肯作兒女之態。這樣來勸勉遠行的人,自然會使他精神開朗,意氣高昂,慷慨而別,鼓舞而去。這樣的送別詩,自然顯出氣象壯闊,不落俗套。無怪它能夠成為傳誦千古的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