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擔心瘦,現在操心胖,如果非要選一樣,我選竹筍燜豬肉


古代擔心瘦,現在操心胖,如果非要選一樣,我選竹筍燜豬肉

作者:思南微xin號:northcold2018(皖南風物錄)

我生在我媽孃家,宣城涇縣,這個地方竹子多,筍多,我也不知為何,天生愛吃筍。

鄭板橋善畫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其實也愛吃竹,他有詩曰,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鰣魚是長江三鮮之一,另外兩鮮是刀魚和河豚,都價格不菲,一點都不親民。黃鉞《壹齋集》中,也有詩一首:鰣魚四月美絕倫,荻港網出光如銀。頭魚入市競豪奪,千錢一尾充廚珍。荻港就在蕪湖繁昌,解放軍渡江戰役打南京就從這裡打的。蕪湖產鰣魚,我沒吃過,蕪湖也產刀魚和江豚,我也都沒吃過,但筍我是吃得很多的。

涇縣到處都是漫山的竹子,幼時坐中巴車顛簸在崎嶇山路上,暈車,唯一能讓我心情好受點的就是看竹海搖翠,松影婆娑,令人神往。去過皖南山區的人,方才知道何為水墨。

竹子多可以做毛筆,文房四寶中有兩寶都產自涇縣,宣紙和宣筆。臨近的湖州近百年也因制筆暴得大名,原來是太平天國禍及江南,湖州人口銳減,十室九空,宣城人遷居,也帶去了制筆工藝。

竹子多筍就多,我幼時每次去外婆家,便有筍吃,冬春有鮮筍吃,夏秋有筍乾吃,每年過年拜完年,親戚都會給點筍乾帶回南陵,這袋山珍我母親會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巧妙選擇時節做給我們吃,一般都是來客人或者過節。

涇縣人吃筍很簡單,竹筍纖維粗,吃油,想做得好吃就要和豬肉一起燉,肥瘦相間的黑豬肉,切塊,煸出油,上色,加水,滾開下筍乾,灶下添柴,小火慢煨,幾個小時後,油脂盡出,香氣四散。外面幹著活,鍋裡燉著肉,快活。

過年去親戚家串門,家家餐桌上都有這道筍乾燒肉,我一般只吃筍,肉酥爛,筍泡在肉湯裡,真是好吃。肉湯分層,上面是透明的油,下面是醬色的湯,做豬肉必要湯汁分層才好吃,湯汁渾濁就是火候不到。

冬筍好吃但剝筍衣有技巧,不會剝的,一根筍剝完只剩一點,我母親是剝筍大師,手很巧,摁住筍衣漸次剝離,能最大程度保留筍有用部分。

江南各地菜餚都有筍的身影,刀板香裡有筍,片兒川裡面有筍,醃篤鮮裡有筍,有一年在黃山度假,早起飯店配粥的雪菜筍絲都很好吃。皖南的筍當下吃不完,一般都製作筍乾,廣西的甜筍跟皖南的不一樣,他們醃製酸筍,愛螺螄粉的不可不吃酸筍。

時下流行塑形,我也年近中年,體重往上竄,幾年沒見的見面第一句都是,你胖唻,古代擔心瘦,現在操心胖,如果非要選一樣,我選竹筍燜豬肉。

更多閱讀請訂閱微xin號——皖南風物錄:northcold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