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系列真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嗎?

上一年九月,三文娛在 上海舉行了AniSpark國產原創動畫盛典,《魔道祖師》《風語咒》《一人之下(第二季)》等作品獲獎。

這場活動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動畫人,也在當前緊張的行業氣氛下引發了對國產動漫畫未來的諸多討論。

大家探討的話題,有“流程管理”,有“開源節流”,也有“出海”和“少兒”。

三文娛最近發佈了一些美國和日韓的少兒/低幼市場解讀,比如《芝麻街就要50週年了,它影響了四代兒童》《日本怎麼做少兒動畫》《年銷售額超60億元,韓國Kidult產業現狀如何?》

今天,我們將拋出一個希望被打臉的疑問,從《熊出沒》系列作品票房持續上漲、最近兩部都能突破5億,以及今年暑期檔三部破億的動畫電影中兩部為續作的現象看,是否低幼向才是國產動畫電影賴以回本與賺錢的方向?

低幼系列真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嗎?

從 2015 年《大聖歸來》打破“動畫電影就是給兒童看的”固有印象後,2015-2017年,成人向動畫電影也成為業內討論焦點。

低幼系列真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嗎?


不過,根據三文娛的觀察,面向兒童的低幼向作品依舊佔據主流,數量和票房的佔比甚至逐年升高。比如暑期檔,低幼向作品票房佔比逐年升高,2018 年佔比 75.52% ,約為2015年數字的三倍。

究其原因,或許是由於觀眾對成人向動畫電影故事劇情、技術呈現等方面要求更高。在迪士尼皮克斯甚至索尼等好萊塢大廠大作的夾擊下,國產成人向動畫電影即便高投入也難以高回報。

在難以回報的時候,又有誰願意去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投入製作呢?

低幼系列真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嗎?

2015-2017 年 9 部票房過億國產動畫電影作品,5 部為低幼向續作, 4 部擁有大量動畫劇集持續播出,有較為長久、牢固的電視收視群體。

剛剛過去的暑期檔似乎也反映了這一現象。暑期檔破億的三部作品中,《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3 》以及《神秘世界歷險記 4 》皆為續作。而且兩部作品的共同點還在於:經過多部作品製作、宣發經驗以及IP影響力累積後,該系列今年的新作票房成功破億。

橫向對比來看,根據貓眼的數據,除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以及《麥兜》系列票房走勢下滑,其餘 7 部均成上升趨勢。

低幼系列真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嗎?

相對於在在日本市場中, 6 部作品票房超 10 億日元,其中三分之二是如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蠟筆小新這樣的經典IP續作。其中《名偵探柯南:零之執行人》、《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甚至超過了《尋夢環遊記》。

比起日本市場,中國還沒有培育出名偵探柯南這樣流行二十餘年的給成年人消費的動漫畫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