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的戰鷹(十)上海戰事一觸即發

高飛的戰鷹(十)上海戰事一觸即發

“蔣介石也許無法拖延到中國準備完成的時期,假使他能夠拖延的話。這自然是日本人不願意的,中國大有戰勝日本的機會,但是,戰事好像隨時可以爆發。”

1937年上半年,曾擔任國民政府空軍顧問的約翰·朱艾德上校在美國發表談話。朱艾德上校已於1935年合同期滿回國,他仍密切關注著太平洋彼岸的局勢,從日本列島升起的越來越濃厚的戰爭烏雲,使朱艾德上校相信,中日兩國大戰已迫在眉睫。

對此,當時各國不少觀察家都抱有同感。

“七七事變”以來,隨著華北戰局的展開,上海方面的局勢也日趨緊張。7月30日,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剛下飛機,就立即乘車前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他是特地從上海趕到南京,來與蔣介石面議上海防務問題的。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巢縣人,是老資格的黃埔教官。1924年參加黃埔軍校建校工作,擔任過黃埔一、二期軍事研究委員會委員、入伍生團長、第三期學生總隊長、第四期軍官團團長。北伐戰爭時期,他擔任過廣東國民政府航空局局長、航空學校校長。黃埔軍校遷至南京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後,他一直擔任教育長。雖然張治中後來與蔣介石分道揚鑣,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還是被蔣介石視為黃埔嫡系,委以重任。

按照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停戰協議,中國正規軍已經從上海撤退,上海市區只能留駐保安隊,市區無防禦工事而言。張治中就任京滬警備司令官後,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高級教官室”為掩護,在蘇州留園設立秘密指揮部,由他的第88、第87、第36師在淞滬外圍各要點秘密構築工事,並利用陽澄湖、殿山湖構築國防陣地帶(吳福線),於江陰、無錫間構築預備陣地帶(錫澄線)。

此時,蔣介石也急於召見張治中。就在兩天前,北平已經失守,今天他又接到戰報,二十九軍已經撤離天津,華北戰局依然失利,在上海開闢華中戰場的問題迫在眉睫。

一見面,蔣介石就說:“文白,你來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商量上海的事情,那邊形勢怎麼樣?”

“我正是為這事來見委座的,日軍在上海咄咄逼人,形勢已經緊張到極點,如箭在弦啊!”

張治中用手扶了扶眼鏡,接著說道:

“平津開戰以來,日本海軍陸戰隊在上海日租界內各通衢哨所增加兵力,各屋頂架設高射炮、各要點構築工事,對市中區及南翔方面試射炮位。在楊樹浦公大紗廠和滬西豐田紗廠設有軍事據點,形成兩翼。為抵禦炸彈,在各軍事據點都施以大量鋼筋水泥。本月中旬以來,日軍日夜連續舉行演習,並出動軍車滿載武裝官兵,示威於江灣一帶。”

“如此看來,日軍是要準備在上海動手了?”

“是的,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委座,目前我軍在上海只有一個保安總團,兵力薄弱,我軍主力遠在蘇州和常州一帶,輸送展開必需時日。如果日本海軍陸戰隊一旦行動,即可佔領淞滬等要點。”張治中略一停頓,目光轉向蔣介石,“因此,我建議派陸軍部隊化裝成保安團秘密進入上海,加強各要點防務,特別要重點防衛虹橋機場,一旦開戰,只要出動空軍配合,陸空強襲,可以一舉掃蕩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及楊樹浦東端的日商公大紗廠和滬西的豐田紗廠這些防禦據點,使他們無法策應登陸的日本援軍。”

蔣介石沉吟半晌,緩緩說道:“現在只有如此,陸軍可以化裝成保安隊秘密進入上海,先進去一部分,加強虹橋機場的戒備,87師、88師整裝待命,相機進入。”

“空軍周總指揮,空軍配合的事由你負責安排。”蔣介石對站在他身邊的周至柔吩咐道。

“是,委座”周至柔挺直腰板,朗聲答道。

“報告委座,航委會參謀作戰處長羅機已經在蘇州與張司令官作出了陸空協同計劃。”

聽完周至柔的彙報,蔣介石問張治中:“一旦開戰,你有把握掃蕩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嗎?”“只要空軍和炮兵配合,我有這個把握。”張治中信心十足。

蔣介石站起身來,對張治中說:“你可以先作準備,但不要輕舉妄動,還是要靜觀時局變化。”

“是,我馬上回蘇州著手部署。”

然而,時局的發展總是變化莫測的,讓人來不及預料。

猶如一粒火花濺入汽油池引發沖天烈焰,一個突發事件引發了中日兩國百萬軍隊在上海的一場大血戰,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遠東戰場上空前激烈的一場大空戰。

這粒火花就是上海虹橋機場事件。

據國民政府當時公佈的材料,虹橋機場事件的經過情況如下:

八月九號下午五點半,有日本海軍陸戰隊第一中隊長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齊藤要藏乘坐汽車一輛,到虹橋機場去。到達時,就想衝進場內,當經我機場衛兵加以阻止,該兩日兵即開槍射擊;時我方我虹橋航空站掩護隊二等兵時景哲,立正於距機場大門二百公尺青豆地內警戒,被日本兵射中兩槍;均由後背肋骨入,左前胸出,當即倒地身死。日本兵斃我衛兵後,仍駕車向前開駛,至距大門約六百公尺處,適我方駐紮在附近的保安隊,聞槍聲出巡,該兩日兵又復開槍射擊;我保安隊乃動手還擊,大山勇夫當場擊斃,齊藤要藏亦被擊中,逃逸數十步因傷重而死。

現有的有關歷史書籍對上海虹橋機場事件的記載,大多以此為藍本,與之大同小異。

由此,上海局勢急轉直下。

8月11日上午12時,日本佐世保第二艦隊所屬軍艦16艘抵達上海。其中14艘軍艦於當日下午先後進港,停泊在黃埔碼頭等處,同時還有該艦隊載來的海軍陸戰隊2000人,也已登陸。到12日,又有5艘日本軍艦進入吳淞口。這樣,加上原駐上海的12艘軍艦,在上海的日本軍艦已經猛增到31艘。此外,還有7艘停泊於吳淞口之外,其中包括一艘航空母艦。日本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人數已由300人猛增至900人。

日本海軍頻頻出動水上偵察機,在上海、杭州、寧波及蘇浙沿海口岸上空進行軍事偵察。

中國軍方獲得情報,日軍已計劃在上海開闢機場作為航空兵的陸上基地,準備闢為機場的地點有三處:虹口公園、灘屋釀酒廠曠地和軍工路高爾夫球場。

12日這天,日本陸軍省和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派遣兵力的方案:

一、上海方面派遣部隊以第十一師團(缺一部)和第三師團為基幹編成一個軍,八月十五日為動員的第一日;

二、青島方面派遣部隊預定是第十一師團一部和第十四師團,其派遣時間伺機而定;

三、(略)

四、動員規模,兵力約三十萬,馬匹約八萬七千。

同一天,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達成了陸、海軍協同作戰協定,以及陸海軍關於華中作戰的航空協定。

日本海陸軍已經拔劍出鞘了。

在日本的咄咄逼人下,蔣介石打電話到蘇州,命令張治中的第80、第88、第36師立即進軍上海。虹橋機場事件後,張治中已經指示第88、第36師移駐京滬鐵路沿線各站附近,第87師移駐公路兩旁,作好了出動準備。進到進軍命令後,鐵路立即停止客運,旅客全部在各站下車,改運軍隊;汽車也全部徵用,集中到各預定地點運兵。與此同時,兩個重炮兵團也兼程向上海挺進。炮兵師團是100毫米加農炮團,炮兵三團是150毫米重榴彈炮團,分別從南京、嘉興等地調來。8月12日凌晨已全部到達上海,進入預定陣地。

上海戰事,一觸即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