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真能讓我們成功嗎

不知不覺間,“成功”已經成了一門學問。

  從機場的書報亭到大學校園的閱覽室,甚至在網絡商店裡,凡是有書的地方,《成功的3個週期》《你也可以成為億萬富翁》《黃金門》這類“勵志”書籍隨處可見——它們甚至被單獨分成一個門類,擺在最明顯的位置。

  然而,很多人對這類勵志書籍的閱讀體驗卻是,讀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但激動了幾天之後卻發現,生活還在繼續,自己的人生道路並沒有多大改變。

  有人分析過成功學的基本講義和慣用詞,發現它們幾乎就是人類世界已知的公理。比如世界第一成功導師、世界第一潛能開發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必定成功公式”:第一,明確目標,決定你所要追求的是什麼;第二,詳細計劃;第三,立刻行動;第四,如果行動方向有偏則進行修正,以能達到目標為準;第五,堅持到底。這個公式當然是無懈可擊的,按照這些無比正確的道理行事,理論上也必定成功;如果不成功,只能說明你的行為有偏差。

  不能否認,從這些廉價、方便、唾手可得,但又貌似永遠正確的道理中,我們似乎獲得了營養甚至是前進的動力;但如果一味地沉迷於所謂的“成功之道”,放棄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則有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