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過小年,不能忘卻的辭灶習俗

時序一進入臘月,年味就越來越濃,出門在外的人大都急盼著回家過年,最好是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能趕回家辭灶,不然就會被老人們說“辭在門外”了。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過小年,不能忘卻的辭灶習俗


辭灶也叫“過小年”。民間認為此日是這家的灶王爺上天稟報全家日常生活情況的日子。出門在外的人,要儘量在這一天趕回家團聚。在魯南一帶有著“官辭三(臘月二十三),民辭四,烏龜王八辭五六”之說。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過小年,不能忘卻的辭灶習俗


灶王爺又稱“灶神”“灶老爺”。《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人人都要吃飯,每家都得有灶,有灶就得有灶神。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家庭保護神,同時監察這個家庭日常行事的善與惡。在辭灶日的黃昏入夜之時,每家的灶神都要到天庭述職,彙報該戶一年來的所作所為。玉帝聽取彙報後,將該戶下一年的吉凶禍福定下來。因此,灶神的彙報對每個家庭來說都至關重要,這就產生了辭灶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過小年,不能忘卻的辭灶習俗


辭灶儀式在晚飯後進行。屆時先在廚房北牆或東牆上貼上灶君像,然後在像前擺一供桌,桌上擺上瓜果、灶糖、白酒等。辭灶時,要燃放鞭炮,一邊燒紙,一邊捻供品,口中唸唸有詞:“張灶王、李灶王,手扶灶臺身靠牆。一年一個臘月二十三,買了糖瓜您先嚐,吃了糖瓜上天堂。天堂有個靈霄殿,見了玉皇說一遍。叫俺家門清淨,人口平安,騾馬成群,牛羊滿欄。”有的說:“灶王爺上西天,少說閒話,多加美言。吃足喝飽,早去早回好過年,日子一年強一年。”然後對著灶神像,恭恭敬敬磕個頭,儀式結束。

隨著時代發展,近些年辭灶風俗有所淡化,在城市生活的人們很少舉行儀式,甚至農村中的人們也漸漸忘卻了。其實,在古代人民思想裡,既有迷信崇拜的成分,但也包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更為值得傳承的是告誡人們在日常生活裡注重言行舉止,行善積德,為人處事,有所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