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大家好!我是寢不語,歡迎閱讀我的文章!

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中國以巨大的民族犧牲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作為同盟國的一員,獲得對日本派遣駐軍,維護戰後和平的權力。

這是戰勝國對戰敗國行駛的權利,目的不是新的戰爭,而是和平。

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同盟國首次討論對日本戰後的處置問題,源於1943年由中、英、美三國參加的“開羅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承諾:美國支撐中國政府(國民政府)在戰後為了東南亞和平對日本實行駐軍監督。

1945年9月期間,美國政府通過美駐華大使館傳來一個致中國政府(國民政府)公函,大意就是請中國政府派遣駐日部隊協助日本防務事宜。當時的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擬了一個由5000人組成的支隊派遣日本。

據說中美雙方還因為派遣駐日部隊的要求多次磋商,主要矛盾是當時蔣介石想要少派人,美國要求多派人。

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美方先是選定孫立人指揮的新一軍約五萬人駐日,但蔣介石不願意,因為這是精銳師,要派去東北當任接收任務。後來美方提出至少要一個師的兵力,要不然“名不副實”。最後蔣介石妥協派出陸軍第67師,由師長戴堅帶隊。

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可以想象第67師接到這個調令以後是有多麼歡欣鼓舞,終於可以“一血前恥,揚我我國威”了,為了能夠體現中國軍人最佳精神面貌,最好的軍事素養。全軍由師長帶頭玩命的訓練,官兵要求要有一定文化,身高樣貌也有要求。整訓待命期間,部隊還進行了軍容儀表和國際交往禮節的課目訓練,連以上軍官甚至還培訓了吃西餐和跳交誼舞的技能,平均小學文化的士兵們開始自覺學習英語和日語。


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1946年4月第67師接到南京政府命令開始集結待命,5月27日師長戴堅與同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一同飛赴日本商談駐日事宜,其間代表團還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同盟國派遣駐日士兵是為了鞏固戰後和平,不是軍事佔領,所以各國駐軍費用都由自己承擔,不在日本取用一草一木,但當時的國民政府支出緊張一萬五千駐軍開銷不小,通過會談美國政府絕對先行墊付這筆駐軍費用,以後在結算。


萬事俱備就等那一天了,從6月等到7月,到了8月中旬卻等來國民政府宣佈取消派遣駐日計劃

二戰後作為戰勝方的一員,中國為什麼沒有派遣駐日部隊?

​取消駐日計劃的直接原因就是:1946年6月蔣介石不顧全中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發動了全面內戰,結果可想而知,連本來派遣駐日的67師都在內戰中成了犧牲品,中華民族永遠留下一個無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