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高密大紅紙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傳承級別:濰坊市級

入選時間:2008年12月第二批


大紅紙,喜慶吉祥的象徵。大紅紙的起源,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原先過年在門上掛的“桃符”,就是紅紙和對聯的祖先。桃木是紅色的,有驅鬼避邪之說。紅色的桃木衍變成了紅色的紙張,桃木上的字也衍變成了現在的對聯詞句。三百年前,隨著高密撲灰年畫的興起,紅紙業亦興起。至1947年,夏莊北村的李允香等刷紙業戶漸成規模,帶動了整個北村逾千戶刷制大紅紙。

刷制大紅紙,勾兌顏料是關鍵。用熱水,衝開鹼。在缸裡,先把桃紅晶倒上,再把柿黃、大紅一起倒上,再把鹼水倒上,用力攪勻後,再加膏和涼水。一缸顏料,一般桃紅晶6錢、柿黃2兩、大紅1斤。然後,選上等白紙作為母紙,進行刷紙。刷好後,用小竹杆挑著晾乾。


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大紅紙,主要用於對聯、剪紙等。過去還用來寫告示、糊燈籠、口紅紙、印書封面等。衍生品有粉紅紙,用來過年鋪供桌、蓋饅頭、糊福字燈,娶媳婦糊窗、包磚、包看喜錢等。衍生品還有少量黃紙、綠紙、藍紙、黑紙等,作特殊與點綴用。


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自改革開放,高密湧現出了大批刷紙專業戶和作坊工廠,高密的手工染紙開始走出山東,銷往全國各地。期間,經刷紙老藝人李德善、李兆成等,在顏料與工藝方面的改進,高密大紅紙呈現出又鮮又紅又亮又平的特徵。鮮就是色澤鮮嫩,紅就是紅紅火火,亮就是光亮顯眼,平就是平坦舒整。近些年,又在顏料勾兌上,加入科技元素,俗稱“全年紅”,雖經風吹日曬,一年到頭,高密大紅紙不褪色、不變樣。

因高密大紅紙聲譽鵲起,紅遍大江南北,2010年高密市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中國楹聯產業基地”,為業內第一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在高密大地上,既有手工染紙,也有機械印紙。大批量地印製批發紅紙與對聯,成為了高密的產業發展亮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夏莊東李家村,每年刷紅紙及售對聯八千餘噸,佔據了國內市場重要份額,被譽為“華夏紅紙第一村”“華夏第一春聯生產基地”。


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孫永傑拍攝)

高密非遺項目——大紅紙

(李海濤拍攝)


高密大紅紙技藝,現主要傳習場所是夏莊東李家村、西李家村及周邊十幾個村,代表性傳承人有李兆成、李傳智、李發允、李傳江、李兆剛、李可召等。特別是入冬後,走進東李家村,家家戶戶刷紅紙,滿院晾紅紙,牆是紅的,門是紅的,屋裡的桌子、板凳、暖壺、茶杯是紅的,連人的衣裳、手都是紅的,全村一派歡天喜地。


供稿:高密市人文資源開發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