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的"活太師",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竟然是個大帥哥?


明朝唯一的

摘要:多少年來,讀史無數,小編始終覺得凡是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不管他是皇帝,還是將軍,或是文人,哪怕只是一個士兵,也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兒,試想在我們身邊,將來又有多少人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呢?今天的主人公,不但在歷史上留下了姓名,而且還非常的響亮。他就是明朝的"活太師",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

年少成名

張居正是湖廣江陵人,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說起張居正的名字,那可是真不少,什麼張叔大(並不是張大叔)啊、張太嶽啊、張白圭啊,都把人給搞混了。據說張居正小時候那可是聰明絕頂,而且很有才華,十三歲的時候就去參加鄉試(省考),受到了湖廣巡撫顧璘的賞識,顧璘很喜歡小居正,於是就把自己腰上的犀帶送給了他,還說:這條犀帶肯定是配不上你的,將來你可是要成為國家的棟樑呀,要配玉帶的吆。但是呢,顧璘覺得張居正太過鋒芒畢露,怕他成為第二個"仲永",於是就讓他落榜了。然而,張居正絕非池中之物,在他二十二歲的時候順利地中得進士,進入了翰林院,成為一名庶吉士。

明朝唯一的

處世之道

在我們現代社會交際中,如果一個人長得帥或是漂亮,那麼許多人就會喜歡跟他(她)交朋友,而張居正就是這樣的。據說,張居正長得那真是眉清目秀,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個當時帥哥最明顯的特徵——長鬍子,居然還長到了腹部,那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只能感嘆一聲:命苦不能怨政府啊。張居正就不同了,他可是標準的大帥哥,而且年紀輕輕就進了翰林院,再加上張大帥哥經常故作深沉(胸有城府),那真是俘獲了一大批粉絲的心啊,堪比現在的網紅。據說張居正跟很多人關係都處得不錯,比方說,嚴嵩和徐階都曾想拉攏他,極其難拱的高拱成為了他的鐵哥們,連不少宦官都不停地巴結他,張居正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朝廷達人了。在"忍者"徐階將嚴嵩鬥倒之後,張居正也得到了重用,順利進入了內閣。在政治鬥爭方面,張居正比起老師徐階來說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先是聯合鐵哥們高拱將李春芳、趙貞吉之輩排擠出內閣,在隆慶皇帝朱載垕病逝之後,又聯合太監馮保將鐵哥們高拱給一腳踢開了。於是乎,到了萬曆初年,張居正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順利地坐上了內閣的頭把交椅。

明朝唯一的

萬曆新政

提起張居正這個名字,大多數人似乎還是有點印象的,不錯,他之所以成為明朝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是因為他主持的這次改革——張居正改革。至於您要問張居正改革辦了些什麼事,無非就兩件事。第一件事,實行考成法,不懂是吧?簡而言之,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對官員的考評力度。不合格?撤掉!就是這麼任性。由此便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第二件事,實行一條鞭法。什麼,又不懂?很簡單,就是各項賦稅雜役以後不收實物了,一律改收錢,而且要按畝徵銀。這下,一大批人可就要抗議了,比方說,有些人挺有錢,家裡的地也不少,這樣一來,拿的賦稅可就大大的多了,人家能同意嘛。可是,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人家老張就這麼幹,而且還雷厲風行。於是乎,大明的國庫裡又有錢了,官場也清明瞭許多,再加上邊境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等猛人的協助,大明再次展現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就這樣,張居正幾乎憑一己之力給明朝又續了七十年的命。

明朝唯一的

遭遇清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稱讚張居正為"宰相之傑",著名清官海瑞同志也高度評價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生"。其實非也,有一句話叫做人無完人嘛,張居正同志還是有不少缺陷的。比方說,張居正大人很可能就存在嚴重的經濟問題,這個就不多說了。再比方說,張居正在成為內閣首輔之後,尤其是到了執政後期,權勢熏天,甚至都不把萬曆同學當幹部了,經常對人家小萬曆呼來喝去的。而且,張居正還特別講究排場,據說張大帥哥有一輛超豪華座轎,由三十二個人抬著,裡面客廳、臥室、衛生間一應俱全,而且可能是怕旅途煩悶,轎子的兩邊還加設了觀景走廊,真是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人家張大帥哥當時就乘著這輛超豪華轎子一路從京師(北京)坐到了湖北江陵老家,一千多公里呀,每到一處那自然是人山人海、紅旗飄揚、迎風招展。此外,話說張大帥哥與萬曆皇帝母親李太后的關係似乎是不一般吆。就這樣,張大帥哥風風火火了十年,到了萬曆十年(1582),年僅五十八歲的張老頭終於累倒了,他可以永遠的休息了。老師張居正一死,萬曆同學心裡想必是很開心的,果不其然,萬曆對張居正進行了徹底的清算,結果張家被抄,張居正長子自殺,次子充軍。為明朝勞累了大半輩子的張居正肯定不會想到自己死後會是這樣的結局,至於萬曆皇帝要對老師張居正進行清算的原因,小編認為,一方面,萬曆同學一直以來被老師張居正壓抑了太久;而另一方面才是關鍵,萬曆想通過清算張居正將權力重新收到自己的帳下,要知道,天下不是姓張的,而是姓朱的。

明朝唯一的

縱觀張居正一生,深明大勢,一心為國,被譽為濟世良才,但是最終權傾天下,功高震主,免不了招來大禍。不管怎樣,讓我們記住這位大明朝的第一宰相(首輔)——張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