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個人都想《遇見相似的靈魂》?

這首歌我可以無限循環一直聽下去。是陳鴻宇給了我一個契機,讓我聽見了它。這首歌的風格是特別有個人鮮明特色的,和陳鴻宇的風格也接近。

是不是每個人都想《遇見相似的靈魂》?

我給我朋友聽過這首歌,他告訴我:這個歌感覺有點不成熟。感覺旋律過於簡單,表意有點過於意識流。

是不是每個人都想《遇見相似的靈魂》?

簡單也是美

簡單的歌曲內容不會給聽者太大的負擔。這首歌就是比較簡單的兩段式結構,代鑫和陳鴻宇各自演繹了一段。兩個不同的聲音,兩段不同的故事,卻有一個奇妙的情緒遞進效果。陳鴻宇低沉的嗓音讓我非常著迷,一度讓我覺得這首歌的第二大段變得非常高級。可是細細聽聽代鑫,真的可以捕捉到一絲更加青春的氣息,這也許就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聲音條件造就的。

就是這種聲音上的差異,氣息上的接近,讓兩個靈魂就在一首歌裡碰撞在了一起。

是不是每個人都想《遇見相似的靈魂》?

模糊的畫面卻有清晰的主旨

這首歌的歌詞多用短句,幾句話構建一個場景,再用幾個場景組成一個故事。我是從歌裡聽見了一個年輕人的奮鬥,無奈,無助。也許在新的地方已經呆了十年,但是眼中對這裡的印象始終是模模糊糊。

可能這就是很多人對現實的真實感受吧。清楚而又模糊,辛苦而且無助。

假如一個歌詞用了大量的意識流描寫方式,在聽的時候可以採用聽整體聆聽的辦法不然很難一下明白。整體的感知會比較容易領會歌曲表達的意境。也許會一知半解,但是會有一個暢想的過程。

這首歌就可以先關掉歌詞,閉上眼睛,細細地聽。或許你聽見的是奮鬥的不易;或許你聽見的是愛情的失意;或許你聽見的是事業的艱辛。不管具體是什麼其實都不重要,因為歌曲能給我們的,就是從自身出發的情感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