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物聯網如何為橋樑安全保駕護航?

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個先來,昨日,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

的視頻在社交平臺持續刷屏,官方初步分析,上跨橋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超載”成為本次事故社交媒體傳播中的一個關鍵詞,而比之更核心的信息那就是超載的貨車上了高架橋。在國內很多城市,高架橋等快速路本身是禁止行人、非機動車輛、貨車通行的,更何況是超載的貨車。據《新京報》報道,貨車超載是常事

值得注意!物聯網如何為橋樑安全保駕護航?

值得注意!物聯網如何為橋樑安全保駕護航?

其實,就在前幾天,也就是舉國歡慶的10月1日當天,臺灣省宜蘭縣有著21年橋齡的重要地標——南方澳跨港大橋突然坍塌。

值得注意!物聯網如何為橋樑安全保駕護航?

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

外界對各地橋樑的安全均產生疑慮,大橋“連連塌”事件也無疑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驚心之餘,大家也在積極討論如何才能減少甚至杜絕此類悲劇的發生。除了專家認真調查原因吸取教訓,管理者主動承擔責任,執法機構嚴格執法,立法機構對症立法之外,也有網友再想能否通過

科技手段解決這一問題。事實上,早已經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在多地實行,物聯網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案例也屢見不鮮。

橋樑坍塌原因

橋樑是現代交通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其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後,就會進入不斷退化、老化的階段。

由於反覆承受著車輪的磨損、衝擊,遭受暴雨、洪水、風沙、冰雪、日曬、凍融等自然因素的侵蝕破壞,橋樑部分建築材料的性質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會發生衰變,橋樑的安全性能會受到影響。加上近幾年我國交通和重型汽車數量的不斷快速增長,種種因素累積,造成橋樑倒塌悲劇的發生。

物聯網在橋樑中的應用

一系列令人觸目驚心的橋樑坍塌事故,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橋樑的健康檢測與安全評估,及危橋的損傷檢測和監控,爭取消除隱患。所以對橋樑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和評價,掌握其健康狀況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

物聯網技術在遠程橋樑結構健康監測中,成為重要的一環。

物聯網技術應用於橋樑監測常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應對貨車超載

在高架橋兩端加裝路面壓力傳感器,通過物聯網進行車輛載重和類型識別,和攝像頭聯接獲取違規車輛的車牌信息,在進行分級實時告警的同時,還可以統計路面總體載荷。

目前,該技術已投入試運營。今後超載貨運車一旦違規駛上高架橋樑,橋上埋設的線圈會自動感知微小受力變化,同步向智能管理平臺報警。據相關工程技術專家介紹,以前高架橋樑對重車的監控大都是人工觀察,今後可以通過在道路內植入帶有信號發射功能的傳感器,實時監測每一座設施的荷載和運作狀況。一旦有超過該橋樑負荷的卡車出現,傳感器能及時感應並向監控平臺自動報警,工作人員上報信息,由執法者對違規卡車進行及時處理。

2.對橋樑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測

在大橋中植入若干個不同種類的傳感設備,另設立彙集節點、網關和實時監測平臺,利用低功耗廣域網等技術無線傳輸監測數據併發送數據至彙集節點,再將數據傳入平臺層進行儲存、處理與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比如當橋樑極限承載力損失嚴重時,考慮將其拆除。

很少有人知道,南京長江二橋上安裝著200多個傳感器,它們24小時捕捉著橋樑“健康”狀況的所有信息,發送到“在役長大橋樑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分析,一旦有異常,可以提前預警。

通過後臺數據中心能看到,一排大屏幕正實時播放著各座橋樑的圖像,下面則是像心電圖一樣的波紋,波紋是它實時捕捉的信息。包括環境信息,比如當時橋上的風速、溫度、車輛負載等;結構信息,比如橋面變形情況、斜拉橋的索力等。一旦捕捉到的數據超過預先設定的數值,系統就會自動報警,然後工作人員根據信息判斷,給負責橋樑的管養人員下達指令。

據瞭解,2008年南京遭遇大雪,當時長江三橋一側橋面積壓大量車輛,另一側則空空蕩蕩,導致兩側橋面高度差達到60公分,幸好系統及時報警並處理,沒有對整個橋體造成結構性傷害。

值得注意!物聯網如何為橋樑安全保駕護航?

當然,不只是橋樑,隨著中國大規模基礎建設浪潮的漸漸消退,隧道、樓宇、軌道等各種結構物都開始進入長期的運營使用階段。但是,在各種自然界的不確定外力加載下,以及經濟發展的需求,致使各種結構物超載疲勞運營現象普遍出現。然而,前期的設計、施工並不能確定結構物是否正常運營,所以目前最佳的選擇便是藉助物聯網技術對運營狀態進行全面的精細化監測,尤其老舊結構物。

在事故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無力,既然我們阻止不了事故的發生,但我們可以選擇藉助科技手段提前預防!

參考: iot101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