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l 踐行低碳旅遊,我們需要做什麼?

專訪 l 踐行低碳旅遊,我們需要做什麼?

編者按:在環保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的今天,低能耗、低汙染的“低碳旅遊”逐漸被業界和遊客接受和踐行。如何讓低碳旅遊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概念,而是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日常?這其中政府和旅遊企業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山東交通學院國際商學院旅遊管理系教授戴友榆和我們分享了他的研究。

專訪 l 踐行低碳旅遊,我們需要做什麼?

戴友榆 山東交通學院國際商學院旅遊管理系教授

大旅遊:

在環保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的今天,低能耗、低汙染的“低碳旅遊”成為了一種市場,逐漸被業界和遊客接受和踐行。依據您的研究和觀察,當前低碳旅遊在中國的發展如何?

戴友榆: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旅遊是當前社會民眾的風氣。然而,低碳旅遊僅是諸多旅遊形態的一個選項。我國民眾的旅遊型態多種多元,所以,低碳旅遊在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最首先是要將低碳觀念深入人心、在日常生活行為中實踐。重要的是將節能減排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如此一來,任何一種旅遊形式都會因為旅遊者的低碳行為而成為”低碳+XX旅遊”的樣貌。

大旅遊:

旅遊企業在踐行低碳旅遊,發展低碳旅遊經濟時,一般會從哪些方面入手?有哪些典型性案例和我們分享?

戴友榆:

旅遊企業是許多各行各業旅遊服務提供者的總稱,包括交通運輸業、住宿業、餐飲業、遊憩娛樂業、休閒業、旅行社行業等等。各業者在發展低碳旅遊經濟時往往根據自身行業特性而採取相對應的節能減碳措施。例如,航空業者在飛機採購時會選擇更新、比過去舊型機種更省油的機型。酒店業者在裝潢用料採取節能燈泡、節水衛浴設備。餐飲業關注呼籲消費者避免浪費食物。

大旅遊:

低碳旅遊的踐行者除了旅遊企業之外,消費者也是重要一環,您認為在引導消費者踐行低碳旅遊方面,政府以及業界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戴友榆:

政府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政府的資源,將低碳觀念傳達到每一位人民,這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媒體宣傳的普及,然後形成全社會共同的語言。雖然業界往往以營利為目的,但是業界依然可以發揮自身的實質影響力,投注公益活動,在使用者消費的同時,推廣節能減排的舉措。

大旅遊:

臺灣在發展低碳旅遊方面有著不少的經驗,您認為有哪些地方大陸地區可以借鑑?請通過具體案例分析。

戴友榆:

臺灣地區的低碳旅遊起源於二十年前,在政府還未介入之前,就由民間學者、當地民眾、保育團體、遊客參與共同發起低碳旅遊的作為。而這觀念墊基於再早時候,臺灣地方政府推行的資源回收政策。經過人民的自發性行為,然後政府介入整合各方資源,再做相對應的規劃佈局。這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目前位於新北市坪林的低碳旅遊目的地。爾後,政府在有經驗以後,就能逐漸掌握主導權限,轉變成主動將旅遊目的地規劃成低碳環境。例如,臺灣地區政府在十年前開始著手打造澎湖低碳島。大陸地區目前是政府高層已經呼籲民眾保護環境,可以利用政府的影響力,由政府主動引導旅遊目的地朝向低碳旅遊,整合業者、動員當地居民共同建設。如此由點而線而面地拓展大陸地區的低碳旅遊範圍區域。

大旅遊:

對於低碳旅遊,目前是否有相關行業資格認證體系?這樣的體系是否有建立的必要性?

戴友榆:

目前各行業內陸續有所謂的節能減排的考核指標、認證體系。例如,中國環境保護部在參考了國外低碳產品認證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決定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在中國環境標誌框架下,把產品服務歸入適當的分類,設置“氣候相關”類產品。按照原有中國環境標誌認證體系,對通過認證的該類產品授予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以表示該類產品對減少碳排放、保護氣候方面的積極作用。201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出版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ISO14067,成為量化和報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通用標準。標準出臺後,大力推動產品“碳足跡認證”的規範化和普及化。綠色食品認證是依據我國《綠色食品標誌管理法》認證的綠色無汙染可使用食品。制定本程序,凡具有綠色食品生產條件的國內企業均可按本程序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境外企業另行規定。住宿業則有中國國家綠色飯店——五葉級認證”的授牌。這樣的體系應該越來越多、越來越規範、越來越被業界和消費者都接受。由於消費者不見得能瞭解低碳旅遊的內涵,但只要消費者選擇了有認證資質的業者,那麼消費者在無形之中,其實也對於節能減排有了些許貢獻。

大旅遊: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逐步發展,您認為未來在踐行低碳旅遊時還有哪些可能?

戴友榆:

低碳旅遊不是一個口號,需要人們實踐。不僅在旅遊中實踐,更要將節能減排的觀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人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養成的,只要平常多參與、一個垃圾分類的舉手之勞都能為這個地球環境付出一點心力。科技的發展應該不侷限於大城市、造成城鄉差距。應該將所有可行的設施設備推行到社會上每一個角落,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節能減排的措施。此外,手機已經成為當前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該善用這個契機,利用手機宣傳低碳生活的理念。例如結合支付功能、鼓勵節能減排的積分獎勵等等。

大旅遊:

關於低碳旅遊,您還有哪些觀點和建議和我們分享?

戴友榆:

低碳旅遊的興起只是一個開端,更重要的是全人類共同關注地球環境逐漸惡化的現象。我們不管是宣導低碳旅遊、環保旅遊、負責任的旅遊,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浪費、對社會造成的負面衝擊影響,使我們負起對這一代還有下一代子孫都能使用地球環境資源的責任。所以,這不是隻有政府的責任、不是隻有業界的責任、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身體力行。每個人做一點,聚沙成塔、積少成多,對整個大環境就能貢獻許多。

來源:大旅遊(dalvyouzazhi)


文化和旅遊部下屬單位、

中國旅遊協會健康旅遊分會創始會長單位:

北京興旅國際傳媒有限公司

主辦

《大旅遊》雜誌

《大旅遊》雜誌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專注於文旅產業的財經期刊,由北京興旅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於2010年策劃併發行。本刊發行範圍包括文旅企業(旅行社、景區、酒店、航空、車船單位等)、事業單位(文化和旅遊部、各級各地文化和旅遊廳(局))及各國文化和旅遊政府機構駐中國辦事處。本刊定位於“經濟眼光看旅遊,全球高度謀發展”,從財經角度對文旅產業態勢和發展加以觀察與分析,旨在為企業效益提升與地區文旅經濟發展提供策略之道,打造中國文旅經濟商業方案提供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