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農業在古代朝鮮社會中非常重要。農業需要很多季節氣候的消息,而天文學則可以幫助人們觀察和總結這方面的信息。歷代君主都很重視天文學,以國家的形式建立了天文臺,並聘請了專業的天文學家來進行觀測記錄。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古代韓國星圖和黃道,明顯有借鑑中國天文學思想

朝鮮天文學雖然在石器時代就有萌芽,但是他們的學者從很早就中國文明接觸,並從中華文明中借鑑了許多思想,這其中就包括了天文學。由於韓國在其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使韓國的天文發展與中國有很多相似。韓國傳統天文學與自然現象的前兆學有著密切的聯繫。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殘存的塔基

所有的星象,包括大部分的天象,在韓國曆史的傳統時期都被解釋為具有政治意義的事件。傳統的天文學和氣象學是混合的,星象知識中包括了氣象現象,如干旱,大雨,或異常炎熱或寒冷的天氣。由於恆星被認為是天與人之間的中介,因此它們被用作重要的線索,以閱讀天意並預測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尤其是,由於王朝相信天上的變化與他們國家的命運有關,這樣就導致了歷朝各代統治階級對天文星象的高度重視。

善德女王

天城臺的建造發生於公元634年,它始建於善德女王時期新羅王國的首都慶州。新羅當時是朝鮮半島的三個主要王國之一。新羅成立於公元前57年,到公元2世紀時,新羅已經組建為部落聯盟。該地區由納穆爾國王(公元356-402年)統治下轉變成一個統一的王國。在吞併了卡耶邦的波蓬國王(514-540)統治期間,新羅的軍事實力繼續增強。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善德女王

到7世紀,新羅由金平國王統治。金平沒有可以繼位的兒子,他開始考慮他的女婿金永秀(清明公主的丈夫)作為他的繼任者。善德公主聽說後,便向父親求情,要求父親給她一個爭奪王位的機會,並堅稱她也有權像金永秀一樣爭取王位。國王看到了她的決心,就給了她機會證明自己。

儘管女性在新羅行使權力並不罕見(女王佐渡也曾擔任攝政王),大多數人仍然無法接受讓女性統治者坐在皇帝寶座上。善德公主必須證明自己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她成功的成為了新的女王。這一決定並未為所有人所接受,因此,一些官員計劃起義,以阻止她的加冕。

公元631年5月,兩個官員計劃叛亂,但是他們的計劃失敗了,作為懲罰,他們和家人一起被斬首。632年1月,善德公主成為新羅的第一任女王。作為統治者,善德女王的首要是關心人民的生計問題。加冕後,她通過新政策來撫慰人民,新羅王國皇室派出督察,以監督當地官員對轄區內寡婦,孤兒,窮人和老人的生活照顧情況。對農民實行免稅一年,並降低了對貴族的稅收。通過這些政策的展開和推廣,女王獲得了人民的普遍支持。同年,她派外交官向中國唐朝皇帝致敬,並向他通報了新羅女王成為新的統治者。然而,唐太宗皇帝拒絕承認善德為新王,主要因為她是女性,這挑戰了男權社會。

公元642年,百濟的維嘉(Uija)親自指揮了對新羅的侵略戰爭,一舉征服了新羅西部的40個要塞。643年,百濟和高句麗佔領了當杭堡壘,從而封鎖了新羅通往唐朝的重要海上航線。善德女王派出了一位外交官到唐朝求助。皇帝給了她三個建議。首先,他會攻擊遼東並出動海軍以征伐百濟。其次,皇帝會提供數千唐式樣盔甲和軍旗,讓新羅士兵偽裝成唐朝軍隊。第三,他將派出一位唐朝的男性皇室成員來擔任新羅的新國王。因為據他所說,希拉麵臨著持續的威脅,因為他們的敵人不害怕他們,因為他們有一位女性統治者。這位外交官回到新羅,無法將唐朝皇帝提出的建議告訴女王。

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善德女王派人去請了著名的佛教僧侶慈藏法師,他在唐朝學習了七年,於643年回到新羅。他建議女王建造這座九層樓高的大寶塔,據說可以阻止外國入侵和安撫她的人民。經過深思熟慮,女王決定接受慈藏法師的提議,她認為這是克服他們當時面臨的危機所必需的。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慈藏法師

但王公大臣強烈反對,因為修建寶塔會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女王仍然堅持決定繼續這項計劃,她堅信一項虔誠的宗教工作將使她的人民團結起來,並向她的人民表明,新羅仍遠未毀滅。她告訴她的王公大臣“如果他們認為缺乏資金,就拆掉她的宮殿,使用它的磚木來建設寶塔”。兩年後,這座寶塔終於完工了,它被稱為皇龍寺,當時是東亞地區最高的宗教建築。

建築天城臺

善德女王統治期間,奠定了統一新羅三個王國的基礎。雖然在她統治的時期和戰爭不斷,但文化藝術也在這段時期快速發展。善德女王建造了多個佛教寺廟。她還派遣學者來中國學習。除了對佛教感興趣之外,她還對天文學感興趣,並委託建造了天城臺天文臺,該天文臺的名稱在朝鮮語中意為“月亮和星星之塔”。女王的統治一直維持到公元668年。她的首都慶州成為文化、藝術和科學的中心,尤其是在數學,天文學和占星術方面蓬勃發展。天城臺塔很可能是當時整個科學屆的核心所在。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天城臺

天城臺(Cheomseongdae)高9.17米。它由基層,瓶狀塔身和方形頂部組成。正方形的頂部似乎旨在代表特定的漢字。該塔由27個石階組成,其設計象徵著善德女王已成為新羅王國的第27個君主。

它可以通過觀測恆星來確定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和24個節氣。亭子石被用作確定方向的標準,北,南,東和西。用來建造天城臺的362塊花崗岩代表了農曆新年的362天。方形地基由12塊石頭組成,四個角各有三個。這可能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和四個季節。在13到15層中有一個方型窗孔,該孔向東南方向稍有傾斜,窗孔將塔身分成上下各十二層,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和二十四個節氣。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這個方形窗口在春分時節會有一縷陽光正好照射進來。最初的時候,塔頂可能還存在一個渾天儀。天文學和占星術是古代韓國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統治著諸如農業之類的活動,並賦予了君主行動以神聖的權威。這個天文臺的觀測技術在當時相當發達,新羅的科學家使用天城臺等天文臺製作了詳細的星圖。

天文臺對科學和科學至少都具有神聖的意義的。天文學不僅對古代世界的農業和計時至關重要,而且對占星術也很重要,因此天文臺可能也具有政治上重要性。新羅王國一共記錄了67次日食,還有彗星、行星的凌日、行星的匯聚以及在白天出現的金星(也有學者認為是抄襲中國的,因為日食的記錄和中國的相關記錄高度相似)。

古代中國的影響

古代韓國天文學家對於宇宙的理解受到中國思想的深刻影響。中國古代宇宙思想與西方古代宇宙學迥然不同,大多數中國思想的宇宙觀念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也就是天圓地方理論。這個理論被稱為蓋天說,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宇宙觀念。這種觀念在早期有兩種版本,一種認為天如同圓頂罩住方形的大地。而另一種認為天如傘高高在上,而地在其下,基於這種理論下,誕生了諸如盤古開天與女媧補天等遠古傳說。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春秋戰國的《甘石星經》等著作也是在這種理論的引導下,觀測星象,提出了受命於天的思想。此時新的宣夜說也開始興起,這是古人根據天地關係產生抽象思考,他們認為天無形,大地猶如被虛空包裹著,天不過是空氣,而星辰與日月則是精華之氣的凝結而形成的。很顯然這種思維是一種進步,是對古老天圓地方理論的升級和補充。著名成語杞人憂天正是勸解杞國人根據蓋天說而產生的憂心天會掉下來是一種多餘的擔憂。

這種理論也是後來對道家“氣”、“太極”等概念提供了理論基礎,是支撐道家文化世界觀形成和興盛的起源。由於已經能夠很好的解釋星體運動,星相學理論隨之開始完善,黃道和星宿等理論逐步出現,古代玄學也正是這時候興盛起來的。

善德女王與天城臺,古代韓國天文學的重要遺蹟

韓國自己的貢獻

從天城臺天文臺的象徵意義可以明顯看出,韓國天文學家受到中國天文學的影響。從17世紀開始,通過與西洋人的交流,韓國天文學家接觸了西方天文學。西方宇宙學思想很快就在韓國天文學家中流行起來。從那以後,韓國天文學家為現代天文學做出了許多貢獻。今天天城臺雖然已經不再使用了,但它無疑象徵著朝鮮半島悠久的傳統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