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8日,已有16個省市區近50城推出消費券政策,金額從數百萬元到上億元不等。 其中,進入四月後,佛山、杭州、嘉興等地已迎來第二波“紅包雨”。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國內消費數據“黯然失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家電下降30%。

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費成為當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8日,已有16個省市區近50城推出消費券政策,金額從數百萬元到上億元不等。 其中,進入四月後,佛山、杭州、嘉興等地已迎來第二波“紅包雨”。

哪個地方表現最突出?消費券又會帶來多大作用?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選取了其中信息披露相對完整、以政府為主導發放消費券的47個城市進行梳理。

杭州力度最大,10城發放過億

消費券,簡單來說是政府提供的消費補貼。它作為一種一次性或者暫時性的收入,往往被用來作為刺激消費的工具。3月以來,各地密集發佈消費券政策,發放時間集中在3月到6月。

從政策內容來看,杭州不僅是所有城市中紅包最大的,還是最會玩的。據介紹,在4月3號到5月31日,其消費券將翻倍狂歡。還有的城市會利用大數據即時調整投放類別和金額配比,實現“精準投放”,比如浙江紹興和廣東佛山等。

從發放規模看,發放金額最大的城市當屬杭州,由政府補貼5億,商家優惠額度11.8億,總額預計達16.8億元,4月1日還增發了5000萬元。杭州市下轄的蕭山區、建德市、桐廬縣、淳安縣等也各自推出消費券政策,發放總額約為4000萬元。整體來看,浙江也是所有省份中地方參與最積極的。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從類別來看,47個城市中,超過80%的消費券涉及餐飲業,其次是旅遊業,佔比達到42.5%。此外,零售、住宿、體育等也是此輪消費券熱潮中重點照拂的行業。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而從支付平臺看,各地消費券以電子形式為主,需要通過微信、支付寶或其他APP申領和使用。根據統計,消費券代發基本由支付寶和微信平分天下。和支付寶相比,微信的發放方式更多樣,比如可通過微信錢包、卡包、公眾號、小程序等入口發放。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後期,選擇支付寶平臺的城市越來越多,嘉興第一輪選擇了微信,第二輪更改為了支付寶。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消費券刺激作用有多大?其他城市應不應該跟?

密集發放的消費券刺激似乎也傳導到了股市。4月8日,休閒服務板塊早盤領漲兩市,雲南旅遊、西安飲食等漲停,華天酒店、西安旅遊等紛紛跟漲。萬聯證券表示,近期我國推出強有力的促消費政策,對休閒服務行業有一定支撐作用。

作為短期刺激政策,消費券的發放或使用基本都有時間限制。那麼,已發放的城市效果如何?

從行業來看,作為消費券的重點針對領域,對餐飲和旅遊板塊的拉動最大。根據美團研究院發佈的“生活服務業復甦指數”,清明節期間(截至4月5日),36個重點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首府及5個計劃單列市)中,旅遊景區復工率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濟南、寧波、合肥、長沙、南京、成都、杭州、銀川、青島、上海。這些城市都發放了消費券(上海以企業消費券為主)。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從城市來看,消費券的拉動效應已經顯現。杭州是拉動能力最強的城市,據杭州市商務局統計,在發放消費券後的56小時,拉動消費4.53億元,同時段兌付政府補貼2893萬元,拉動效應達到了15倍。

其次是鄭州,雖然較杭州晚發,但後來居上,成為這波消費券發放熱潮中的一匹“黑馬”。較早發消費券的南京的拉動效果也可圈可點。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事實上,我國發放消費券並非首次。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杭州市發放了9.1億元的消費券。調研顯示,消費券在杭州的拉動效應達到1∶1.3,是直接發放現金的2倍。杭州社零增速出現了非常迅速的回升,增速超過全國水平。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中泰證券測算了全國範圍投放消費券對社零的拉動作用。比照2008-2009年的社零回落比例 ,中泰證券測算不使用消費券的情況下,2020年全國社零同比增速約為2.3%。而假設全國投放消費券額度為800-3600億元,按照10-15倍槓桿區間進行估算,對應的全年社零同比增速為4.2%-15.4%。

紅包雨!50城發消費券:10城發放過億 杭州最能花

然而,中泰證券作出的上述假設是基於全國層面內發放消費券的情況下。考慮到各地疫情情況和經濟水平的差異,實際能否全國都發放仍待商榷。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考慮到地方財政承受能力,消費券更適合選擇在經濟較為發達、財政收入較為充裕的地方發放。在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財政收入比較困難的地方,則不太適合使用發放消費券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