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和人民幣中間價有何區別?

很多人在搜索人民幣匯率時往往會出現:離岸人民幣(CNH)、在岸人民幣(CNY)、人民幣中間價、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人民幣外匯牌價等等,這麼多的名詞,簡直讓人傻傻的分不清楚哈,並且他們的數據還不一樣,那麼究竟如何進行區分呢?

離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和人民幣中間價有何區別?

離岸人民幣(CNH)

離岸——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業務。央行開放香港以及其他國家進行人民幣交易的匯率就叫離岸人民幣,而2010年中國香港實施的人民幣離岸交易(CNH)已經是泛指海外離岸人民幣交易。

目前主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香港,新加坡、倫敦、臺灣也在積極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一般來說,國外希望人民幣大幅升值,這樣有利於打開中國市場,但國內希望增加出口,所以離岸匯率高於在岸匯率。

離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和人民幣中間價有何區別?

在岸人民幣

在岸——在國內經營的人民幣業務。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對外公佈當日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日元、港幣匯率的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以及銀行櫃檯交易匯率的參考價格,這就叫在岸人民幣。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在岸價是在國內換匯的匯率,離岸價是在國外換匯的匯率。

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兩者區別:在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時間比較長、規模比較大、受到的管制也比較多,在岸匯率受到央媽政策影響比較大。而離岸則相反,他的匯率變化主要是受到國際因素影響比較多,通常離岸人民幣市場更能充分反映市場對人民幣供需。

雖然看是兩個市場,但他們也是會相互影響的。

當離岸比在岸弱的時候,比如國內換1美元要花掉6.8人民幣,香港換1美元要7.5人民幣,那麼出口商就會傾向於在離岸市場交易,因為賺回來的美元可以換更多的人民幣。這個過程,出口商在離岸市場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就會令離岸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中間價

下面再來談談人民幣中間價。人民幣中間價指的是央行每日早上9點15分公佈的當天人民幣基準匯率,央行通過公佈人民幣中間價,來確定人民幣在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的匯率波動範圍。

很多人會誤把人民幣中間價與算術平均價等同,其實這隻對了一半。人民幣中間價是即期外匯市場最重要的指標。每天開盤前,所有的做市商會向外匯交易中心報價,然後交易中心在這些報價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後,再來個加權平均,就得到了當日的人民幣中間價了。

做市商的作用就相當於媒婆,幫助雙方成交,即外匯的買方和賣方直接與做市商交易。而外匯市場的做市商則通常由商業銀行或外匯交易公司扮演著,他們的利潤則來自於人民幣匯率的價差。不過,儘管存在價差,但它就像價值和價格的關係一樣,價差的波動依然會圍繞在中間價附近。

離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和人民幣中間價有何區別?

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報價,即1人民幣或者100人民幣兌換成多少美元。人民幣升值相應的人民幣匯率降低。

匯率,簡稱為ExRate,亦稱“外匯牌價”、“外匯行市”或“匯價”等。EXRATE是英文的“ExchangeRate”(匯率)的縮寫。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人民幣外匯牌價,是各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即中國銀行外匯牌價)和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外匯牌價是根據市場實時變動的。

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佈,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佈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最後補充一點,無論在岸人民幣價格還是人民幣中間價,由於受央行影響較大的關係,都不能客觀反應市場實際供需情況,所以大家平時看最多的是離岸人民幣匯率。

離岸和在岸兩地流動性差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差價。譬如,當我們都急著換人民幣而拋外幣時,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就會惡化,離岸人民幣升值壓力就會加大,這時價差會拉大;當大家都拋人民幣換美元時,離岸人民幣市場中的美元就會不夠,流動性就會惡化,這時離岸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就會上升,價差會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