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我國古代的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寫了一個婆媳矛盾激化的故事。賢惠的蘭芝與丈夫焦仲卿真情相愛,但孤寡的婆婆卻容不得兒媳,百般虐待,逼迫焦仲卿休掉蘭芝。仲卿向母親求情留下蘭芝,母親堅辭不允。二人在難離難捨之際,許下“蒲葦磐石”的誓言,決心以死抗爭。兩千年前的故事已不會在新的時代“克隆”,可是涉及的婆媳矛盾卻不難尋覓其蹤影。 恩格斯一生未娶,但他根據自己家裡的經驗,認為“父母很難(有時甚至不可能)公正地對待違揹他們的意願兒進入家門的女婿或媳婦。不管父母怎樣相信自己的意圖是最好的,但這些最好的意圖多半會造成新成員的痛苦。”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婆媳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呢?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從根本上講,家庭是由因緣關係和血緣關係構成的複合體。夫妻結合構成因緣關係,父母子女構成血緣關係。而公婆與兒媳沒有血緣關係,年齡的差距、生活經歷和習慣的不同又容易形成“代溝”;尤其是婆婆與兒媳按自然法則的同性相斥,正如張愛玲的《金鎖記》所寫的曹七巧那樣,總擔心自己心愛的兒子被兒媳佔有了,“娶了媳婦,忘了娘”。因此嫉妒兒子和兒媳的情愛,對兒媳總是忿忿不平,再加上說話、辦事總不象同兒女那樣不隔心。這就在“代溝”之外,又增添了“親情溝”,婆媳關係就成了老大難。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從具體的家庭來看,主要是傳統的思維定勢與現代觀念的矛盾。從婆婆角度,認為兒媳是小字輩,應該像兒子那樣尊重自己,那樣唯命是從;還想以自己的行為模式、生活習慣要求晚輩,希望兒媳能像自己年輕時那樣,委屈求全地處理好婆媳關係,承擔起更多的家務。從兒媳角度,則認為自己有工作,而且正是發展時期,需要付出較多的精力;婆婆退休在家,應該為兒媳分憂,多幹些家務。這種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的衝突,使得婆媳的思維認識處於兩個極端,各懷心事,就難免出現感情危機。儘管如此,並不是所有的婆媳關係都是充滿火藥味的。有些婆媳間互相尊重,互相照顧,互相體貼,互相忍讓,關係十分融洽。為使婆媳關係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婆媳雙方在心理上作出適當的心理調適。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01

首先注意調適內心期待值。內心期待值是一種內心慾望的滿足程度。在婆媳關係中,各有各的內心期待值,即對對方有著自己期待的心理要求,而這種“要求”又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如果按著自我的期待值發展,婆媳間很容易出現矛盾,彼此的心理情緒受到壓抑,關係就會感到緊張。反之,婆媳在面對新的人際關係時,注意彼此調適內心期待值,建立積極的互酬機制,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即,婆婆對待兒媳採取開明的態度,像喜愛自己的子女一樣喜愛兒媳,寧可自己受累也為兒媳分擔家務;兒媳像尊敬父母一樣尊敬公婆,下班後或在雙休日常幫助婆母做些家務活,或說些慰籍婆母的話語等,都能產生互酬效應。這種互酬效應能使婆媳間互相改變原有的內心期待值,建立新的婆媳關係。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02

其次注意面對矛盾的寬容心理調適。古人說:“和為貴,忍為高。”這句話不是說放棄原則鬥爭,而是協調人際關係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婆媳矛盾更應互相寬容。寬容是在沒有憂慮,沒有私慾,沒有矛盾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統一協調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豁達,一種諒解,一種尊重和激勵。婆媳之間難免發生意見分歧,也難免出現對問題處理不當的情況。對此如果一方抓住另一方的小辮子不放,矛盾必然激化。如果雙方都能採取寬容的態度,“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就便於調適婆媳的日常矛盾。當然這決不是遷就、妥協,而是營造一種寬鬆自由的家庭氣氛。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03

其三注意中介角色的情感調適。在婆媳這對矛盾體中,作為母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的人是一箇中介角色。婆婆與兒媳的矛盾往往由於這個中介角色站偏了位置,或者沒有發揮好中介的作用。一般地講,母親對兒子的親情之愛,是異常強烈的;母親關心兒子的成長,也千方百計地為兒子尋一個理想的妻子。但兒子結婚後又擔心兒子情感遷移,擔心兒子對母親的愛被兒媳獨佔。面對這種現狀,中介角色的態度與表現十分重要。如果兒子從孝道出發,完全站在母親的角度來批評妻子,必然傷害與妻子的感情;如果偏袒妻子,對母親的刺激又是強烈的。唯一的選擇是充當情感調適的角色,在母親和妻子之間進行感情的調適與溝通。這種調適與溝通有時是像和稀泥一樣,不必把婆媳矛盾的焦點弄個水落石出,只要把疑點解釋清楚,消除隔閡就達到了目的。

同時這個中介角色還應在行動上進行示範,以榜樣的力量來啟發妻子為融洽婆媳關係積極以待。譬如,逢年過節作為女婿主動給岳父母買些禮品,就能啟發妻子給公婆也買些禮品;有些該向母親說的事情,由妻子出面,婆母會感到受到尊重,誠心實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調節婆媳矛盾,共3條,你認為哪條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