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古金堤的傳說

逶迤的金堤在四間房鄉南邊橫亙了四千餘年,“ 金堤浮翠” 乃滑州十二景之一。

河南滑縣:古金堤的傳說

相傳,金堤乃秦始皇時所修。 在“ 書同文,車同軌” 大一統時代的秦始皇為“ 北抵匈奴修長城,南御黃河脩金堤”。

據民間傳說,修築金堤時, 民夫一天吃十二頓飯還餓, 其原因是秦始皇有“ 定南針”,能將太陽定在中午不落。民夫們只得拼命挖土、挑土、打夯而不得歇息,稍有懈怠,輕則鞭笞,重則砍頭。 民夫們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 一天,在挖土時挖出了一頭鐵驢,令人驚奇的是:除了造型惟妙惟肖,跟真驢一樣外,驢肚子底下還有一條鋼鞭。 監工迅速將此事稟告秦始皇。 秦始皇為儘快修成金堤,不顧民工死活地扔下一句話:“ 鐵驢留下,何日鐵驢叫,何時歇息!” 消息一經傳出,民夫們的心徹底涼透了。

有一大膽民夫說:“ 與其累死倒不如將鐵驢打碎,若鐵驢真叫,我甘願一死!” 有幾個民夫被這種“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膽識所折服,紛紛湧上前來。 “ 當” 的一聲脆響之後,鋼鞭未曾將鐵驢打碎,而鐵驢卻真的叫了。 眾人或躺或坐在鐵驢邊休息,民夫們什麼時候累了就打鐵驢,秦始皇和監工氣得直翻白眼。 皇帝是金口玉言“ 鐵驢叫,人休息”。 秦始皇總不能說話不算數。

河南滑縣:古金堤的傳說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歷史上黃河氾濫如困獸出籠,給黃河兩岸的百姓造成了無窮的災難。 由於金堤強大的御洪能力,黃河來到這裡變成了一隻柔順的羔羊,不再桀驁不馴。 家鄉流傳這樣一句話:“ 黃河水,高八丈,淹不了四間房(村)。”雖為鄉野民謠,卻一語中的地道出了金堤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多次加固金堤,又在金堤上修築了混凝土護堤路,使金堤“ 固若金湯”。 “ 月牙堤” 是四間房人對金堤的另一稱謂,因其形狀酷似月牙而得名。 月牙的形狀又似人張開的懷抱,故又名“ 懷抱堤”。 在千百年榮辱興廢的時光裡,金堤以千年不老的臂彎多少次有力地擋住了決口南來的滔滔黃水,使堤內百姓免受水患。 同樣,渺遠的金堤之上座座道院、禪庵,以它的仁愛之心懷抱起道家的南華秋水、佛家的般若之門。 若以金堤為古琴,萬畝沃野田疇上整齊的麥壟為琴絃,用千年流光之手正六律,和五音,通八風, 奏響歲稔之曲,那靜坐在金堤身邊的磨盤山,則是你千百年來忠實的“粉絲”,無論風霜雨雪,日月沉浮,永遠為你傾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