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新品上市的六個忠告

企業新品上市的六個忠告

在賈同領老師10餘年的營銷諮詢生涯中,經歷過大量的新品上市企業,主要是消費品類居多,碰到了形形色色的“老闆”。

最近,碰到一些新品上市的企業,不是建議他們大戰旗鼓的去做,反而是謹小慎微的問這問那,談風險,說投入,說難度,以至於有客戶甚至說,賈老師你不用擔心我們的產品,它有很大市場潛力的。有時筆者自己也覺得好笑,人家不上市自己就沒有業務單子了,何必呢?有人建議先順應了他們,把諮詢費賺了得了,但筆者說服不了自己,因為看到太多的新品不成功的案例,不忍心他們把辛苦賺來的錢打水漂。通過賈同領老師接觸的中小企業新品上市的經驗來看,給新品上市企業幾個提醒。

1、別對產品太自信

產品就是企業的孩子,對孩子都會護短,碰到過不少企業對自己產品“情有獨鍾”,認為自身的產品必定大賣,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產品就是下一個小米。對自身產品高看一眼,能夠理解,但是放到市場的天平上,是否真的如其所言,那就不是自己說的算了。現在的產品越來越多,琳琅滿目,不要認為自己有個產品就能渾水摸魚。現在到處都在講爆品,就知道打造產品力有多麼重要了。

筆者曾接洽一個插在點菸器上的電子產品,自稱可以節省燃油10-30%,原理是該產品過濾了汽車各種電子原件的雜波,可以使得燃油充分燃燒,從而節省了燃油,並且還有上海有關部門的檢測報告。我們對市場進行了調研和摸底,發現並沒有明顯的令人信服的數據,所以建議暫停上市。

曾有一浙江生產“長壽水”的企業,我們告之現在水產品市場格局基本成型,新品進入很難。即使水的功能是真實的,可如何讓消費者相信這個水能長壽?即使消費者相信這種功能了,能有多少消費者是希望通過喝水獲得長壽呢?所以當時建議還是先做個區域品牌吧。

2、別對行業太樂觀

新產品的上市,還需要了解該產品所屬的行業,看看該行業的機會,針對一個充滿競爭的紅海行業,還是謹慎行之。花費同樣的精力,把握趨勢才能有更大的回報。之所以產生供給側改革,其實就是淘汰一些呈下滑趨勢、低附加值的產業,在這樣的產業裡,別說進入了,躲還來不及呢?

在當前,比較有潛力或新興的行業,如健康產業、綠色環保產業、新能源、新農業、新材料、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互聯網與大數據等存在著機會。當然,進入這些行業,一定是科技創新型的。

不過也不是越前沿的行業機會越大,那裡風險也大,“早半步是先驅、早一步是先烈”,時機的把握非常的重要。根據產業的生命週期,對於一個新上市的產品來說,最好是處於上升期。對於重大的新品上市決策,就需要深入對行業的研究、競品的研究、消費趨勢的研究,“磨刀不誤砍柴工”,對這些進行慎重的前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君諮詢賈同領老師也碰到一些企業對前期市場機會和進入策略的研究不理解,覺得花了一些費用不必要,但要知道一旦企業判斷和方向的偏差,那損失的費用就肯定不是小數目,不但打擊了團隊的信心,還耽誤了市場的時機。

3、做好充足的困難準備

新品上市是從0到1,跟從1到2相比,雖然增幅相同,但困難要多,因為從0到1屬於無中生有,增幅是無限大,而1到2只是增加1倍而已。

新產品上市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很大,新團隊的組建、市場開發的起步、品牌的傳播、大量的資金投入、未知的市場表現等,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盡棄。有些企業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產品剛起步,能力強的人家也看不上,能力差的又看不上人家,左右為難。找諮詢公司,有的能捆綁合作、託管還好;如只是前期交了報告,還是很難實際工作的推進。

有些新品上市,公司沒有計劃和預算,做了一段時間因預算不足,就陷入停滯。雖然“方法總比困難多”,但在缺少資金時就捉襟見肘了。

都知道一旦建立一個品牌,會形成很好的品牌溢價和背書,但櫻桃好吃樹難栽,前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品牌傳播,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賈同領老師在2014年接觸到一家企業做功能飲料,自稱好過紅牛,高管在百事可樂做過多年,老闆很支持,投入也沒有問題,一定做的好。當筆者建議功能飲料市場投入大,還是比較有難度時,對方有些不以為然。可惜的是,到現在,這款產品還沒有上市。信心是需要來自於現實的。

4、別老想著“顛覆”

不同新品類型,不同的規模,發起人的目的也不同,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有的就是養家餬口,賺點小錢,那就不是我們要討論的範疇。

另外一個極端,是想借助強大的資本實力,或者超強的技術研發優勢,站在產業前沿,引導產業發展,得到更多的傳播紅利,如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這些都是“顛覆”性的,一旦成功就將改變產業格局。

但更多的產品,是介於兩者之間,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這些產品都有一定的軌跡和產品邏輯,在順應行業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升級。現在到處都談顛覆,好像沒有顛覆就不能發展似的,案例也都是拿小米、Uber之類的說事。那是諮詢業者為了吸引眼球拋出的辭藻,作為一般的大多數企業,要腳踏實地,別動輒都想著顛覆,到最後把自己都顛覆了。顛覆不是不存在,如滴滴打車,但這是萬中有一,又有多少此類企業犧牲在顛覆的路上,自己知道嗎?不能天天拿幾個案例來說事,如果這樣,新產品上市必死無疑。對標一些遙不可及成功的大企業,無助於產品上市的成功。

有些是大平臺思維,隨著互聯網產品的紅利在逐漸消失,一些電商在燒完錢後,就紛紛倒下,比如生鮮電商美味七七、神奇百貨、餐飲O2O大師之味、汽車電商博湃養車等。

5、提升企業的格局

筆者原來對企業的格局,特別是老闆的格局,覺得跟企業發展沒有多少關係,但在受和君“三度修煉”的文化薰陶後,結合自己服務和追蹤過的客戶,發現企業家的格局(或許有的還稱不上企業家,只能稱之為企業老闆)是決定企業規模的關鍵。

不同的格局,有著不同的服務方式,就像郎平所說,針對不同的隊型、人員素質,有著不同的應對策略。一些發起人的目的,就是養家餬口,小富即安,你跟他說再多的“互聯網思維、產融互動”他根本聽不進去,企業也不可能做大。所謂的全民創業,也就是指這類型的。有些中小企業比較務實,但也有一些“直言不諱”:我就想幾年做到個10億。看看他們的談吐,一沒資源、二無格局,一幅“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輕狂,這樣的企業,早早敬而遠之。

目標想著暴富的人,往往暴富不了,因為沒有那個格局,“德不配位”!只有那些站在產業高度、具有一定民族和國家的憂患意識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王者。

企業既要格局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既看成功故事,也借鑑失敗案例,這樣的企業才有更遠的未來。

6、做好新品上市的九個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產品上市,需要考慮的事項確實比較多,總結下來,要做好“9個1”。

一個核心賣點:提煉、確定主推產品的核心賣點,不要太複雜、太學術、太藝術,最好結合產品的核心,抓住消費者痛點,與競品又能形成差異化。

一句廣告語:根據核心賣點,針對的目標客群,再提取一句朗朗上口的、容易記憶和傳播的語句。

一個主推渠道:確定產品在哪裡銷售,網絡、直營、經銷還是加盟,確定主推渠道後,準備相應的傳播和招商策略。

一套銷售話術:準備一套針對渠道客戶開發的相應的話術,要包括行業的未來、企業的發展規劃、產品的賣點、公司的支持、市場政策等,要能夠讓客戶樹立起經銷信心。

一個主題活動:為產品的市場推廣做準備,至少確定一個主題活動,最好能借事件傳播,能有“四兩撥千斤”的機會。

一本操作手冊:製作一本市場操作和規範的傻瓜式手冊,讓不瞭解市場的人員看到這本手冊後,能知道應該如何去做。

一個廣告片:一個集企業及產品宣傳於一體的幾分鐘的廣告宣傳片,省去了較多的一對一介紹,也能體現一些企業的“實力”和願景。

一支高效團隊:要組建一支新產品上市的隊伍,要有相關的國內市場操作經驗,同時結合市場拓展時期的特性,給予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考核,考核項設計可以突破常規,激發員工源動力。

一系列培訓:為了能更好的實現上述內容的落地與傳達,實現“傳、幫、帶”,一系列的培訓是必須的,包括產品賣點、銷售話術、操作技巧、模擬演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