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映戰貧魂—追記湖南汝城縣三江口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李建明

柑橘花映戰貧魂—追記湖南汝城縣三江口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李建明

李建明,湖南臨武人。

紅網時刻通訊員 鄧生祥 鄭玉波 郴州報道

人間四月,和風暖陽,草長鶯飛。群山環抱的汝城縣三江口村,漫山遍野的皇帝柑樹競相開花,芬芳四溢。

“這是扶貧隊李建明老哥傾盡心血的果園,他生前最眷戀的地方。”村支書張建平哽咽。

這裡,每一寸土地都灑下他辛勤的汗水,每一棵果樹都浸潤著他精心的澆灌,每一顆果實他都用愛呵護過。

山風為他靜默,江水為他嗚咽.......

柑橘花映战贫魂—追记湖南汝城县三江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李建明

宣言——不破樓蘭誓不還

“我能吃苦耐勞,我請求到扶貧一線去攻堅。”當得知市派扶貧任務分到單位,李建明第一個找到領導請纓。

“你年紀大了吃不消。”郴州市郵儲銀行領導試圖勸阻,愛人以高齡母親需照顧多次勸說,但這一切仍然阻止不了他參戰步伐。

2017年10月,告別舒適生活和家人親友,他毅然來到了300裡開外的三江口,開啟了風雨兼程的扶貧之旅。

“雞鳴三省、水注三江”,即是當地地理風貌,也折射出荒遠偏僻的時況。山高路陡、耕地梯次、產業不足、基礎設施需完善等問題齊齊擺開,脫貧攻堅困難重重。

“沒有攻克不了的堡壘,辦法總比困難多。”李建明在村裡首次與廣大黨員幹部開會時,就表明了決心。

“村裡連個像樣的活動場所都沒有,村民文體活動怎麼辦?”到村後,他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重要大事幹起。寫報告、跑部門、立項目親力親為,公開招標、規劃設計、工程監管全程參與,加班加點,一個美觀實用的現代農村廣場很快建成。廣大村民一個個從家裡走出來,跳舞、鍛鍊、休閒,鄉風文明在山村悄然成風。

建設三熱公路時,造成銅鑼丘組水渠損毀,事關100多畝農田灌溉,村民有些怨氣。為此,李建明和夥伴們一次次向上跑爭資金、一回回組織各方搞協調,一天天頂風冒雨守著工地,快馬加鞭,渠道得以修繕恢復。村民紛紛蹺起了大拇指。

“果樹不管理怎能有效益?”當得知村裡在周邊山上種的800畝皇帝柑缺乏料理,長勢不好,他一家家敲開了種植戶的大門勸導。從此在山坡上總能看到他風雨無阻,與村民一道除草、施肥、壓枝、疏果的身影,有時還一起在山上吃餈粑和餛飩,有說有笑暢談致富夢。

為增強產業發展後勁,他主動向市、縣郵儲銀行多次往返協調,爭取了45萬免息授信額度給三江口旺豐種養合作社。

秋季開學日,聽說14歲的張軍城沒能上學,李建明急壞了。當晚他不顧天黑路難行,來到他家。在問清是貪玩厭學原因後,他以“大伯”的身份開啟了與孩子促膝長談。連續十多天,李建明都泡在他家,一把把拉緊小手,一點點講授道理,一絲絲關愛引導,費盡口舌,終於感化了孩子。

“李大哥,你真了不起,父母做不到的,您做到了。幫我們解除了心病。”孩子返校,父親張海生連聲感謝。那段時間,勸學成功的還有譚文厚等,控輟保學到位率100%。

一個個項目實施,一個個短板補強。“五個一批”、“六個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戶戶過篩、人人過關”細而又細,“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實而又實,很快村裡扶貧工作就有了起色,“面子”“裡子”煥然一新。

“什麼事情交到他手裡都放心,鐵定能完成。”第一書記李絳飆介紹,李建明原來在大塘村駐村幫扶,工作始終排在全鎮前列。2018年把他調整到三江口村,也是關鍵時候要他頂一把,哪裡需要哪裡搬。儘管他負責的片區是貧困戶最多、難度最大、任務最艱鉅,但成效卻是最好的。

連戰連捷,李建明幫扶的村以“三零一高”通過各級考核驗收,已經成功脫貧摘帽。

柑橘花映战贫魂—追记湖南汝城县三江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李建明

情懷——他把村民當親人

“把上門群眾當客人待、把村裡群眾當親戚走。”

這是三年來李建明一直恪守的諾言,他把自己深深融進了村民當中。他在1000多人村莊,無人不知,童叟皆曉。把村裡當家裡、把村民當親人,他所到之處親情融融,愛心點點。

貧困戶劉勝才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患病,不能出遠門,在家門口發展種養業是多年夙願,但家裡資金缺口大。他嘗試著給李建明打了個電話,三天後就接到了農商銀行的領款電話。李建明幫他爭取了3萬多元。

現在,劉勝才種植了皇帝柑8畝,為增加今後的經濟來源提供了保障。他說:“要不是李大哥幫忙,想都不敢想。”

譚加祥,聾啞人,雖然有政策保障,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有事沒事,李建明都要抽空到他家裡,幫助扛米、送油、買些新鮮的菜餚送去,還打掃房子,晾曬棉被。

“從沒遇到這樣的國家幹部,親人也難做到這麼貼心。”談及李建明,譚加祥母親邱桂秀老淚縱橫。

“李幹部沒一點架子,像孃家人。”銅鑼丘組村民張滿英感慨。李幹部在村裡,對大家都很親和,哪遇見都會打招呼。雖然他50多歲了,仍不知疲倦日訪夜談,深入田間地頭和各家各戶,拉家常、訪民情、講政策、轉觀念、送技術。那滿頭白髮,成了他貼身標籤,遠遠的誰都能一眼認出。

“他比親人還親,有困難總會出手相幫。”村民譚雄生說,每逢遭遇難題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通過“三支隊伍”連心卡打電話第一個也是他,因為他總是會第一個出現。

“村裡今年的皇帝柑受天氣影響,品相不好,銷售有難度,很是擔心。”

“為解決銷售問題,我們奔波了許多天,跑了很多部門和商場,雖然辛苦,但得堅持住。”

“終於有了訂單,初戰告捷,郵政銀行7320斤,金磊水泥6200斤……很高興。”

“今天到果園幫忙,摘果裝箱,很充實”......

在村裡扶貧隊宿舍的桌上,李建明工作日誌裡,清清楚楚記載著2019年村裡柑橘銷售的一點點變化。

“今年皇帝柑收成不錯,雖然銷路一度不暢,但在李大哥他們幫助下,全部賣出去了,比往年多收了7千多元。”種植大戶邱前勝默然算了下賬。

“如果沒有李叔他們操心,果實換鈔票,難,難,難!”果農張海香流下了滾燙的淚水。

柑橘花映战贫魂—追记湖南汝城县三江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李建明

風範——他活在百姓心中

“採摘銷售不等人,能幫一點是一點。”

2019年12月,為了儘快幫果農將柑橘賣出去,李建明和工作隊晝夜鏖戰,幫著分箱裝果、打印配送單、聯繫車輛。他帶著欣慰,目送著一車車水果走出大山,換回一沓沓厚厚的鈔票。

19日上午,他仍然在裝果場裡忙碌,步履有些蹣跚,豆大汗珠不斷滾落,他沒吭聲。

19日下午,他倒下了,被送至汝城縣人民醫院緊急搶救。14點20分,一雙充滿溫度和慈愛的眼睛,永遠閉上了。生命定格在52歲。

“他的手是握著的,握得很緊。”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說。

“每遇到困難險阻,他都會把手握緊,迎難而戰。”扶貧隊長李絳飆痛哭失聲。

在他臨終前穿的外套裡,裝著一本厚厚的扶貧日誌,密密麻麻記載著貧困戶家庭情況和走訪記錄。在他宿舍的床頭,7本工作日誌疊放得整整齊齊,上面記滿了他駐村幫扶詳盡歷程,以及與群眾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日記裡,全是工作,對家庭和親人沒有留下片言隻語。

“早知老李會玩命的拼,我也該來看看他,幫他請些假。他把工作看得太重了。”李建明愛人泣不成聲。自從他到汝城參加扶貧後,與家人聚少離多,有時候半年難得見上一次。每次打個電話回家,他都說挺好,與百姓在一起,他很快樂。

“爸爸報喜不報憂,他是怕80多歲的奶奶擔心,更怕會影響到他在村裡工作。他給我作出了榜樣——一心為民,無私奉獻。”李建明兒子閃著淚光。

“脫貧攻堅勝利了,建成全面小康後,我會回來陪您。”這段話,是李建明電話裡寬慰老母親最常用的,說了一遍又一遍,而今卻成了“食言”。

李建明不幸去世的消息不脛而走,汝城縣扶貧領域各位戰友和三江口鄉親們紛紛趕來送行。

“李同志為我兒做了那麼多事,連水都沒喝過一口。”邱桂秀老人噙滿淚水。

“李幹部對咱們好過親人,老天怎麼就這麼狠心?”張滿英兩眼通紅。

“沒有李伯伯的耐心教誨,我們就不會再進課堂,他幫我們扶正了人生道路。”張軍城拉著譚文厚趕來了,手裡拿著學校的成績單。

“李建明同志倒在了扶貧路上。他是一名偉大戰士,用汗水和生命豎起了擔當奉獻的旗幟,將激勵更多的戰士去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汝城縣分管扶貧領導無比痛心。

並肩征戰的村支書張建平,連續多日沉浸在悲痛之中,“老李就像蠟燭,把寶貴的生命奉獻在了咱們村裡。他雖然走了,卻永遠活在百姓心中!”

李建明,湖南臨武人。護送他魂歸故里之際,家人們專門到皇帝柑果園裡,帶走了一捧土和一棵樹苗。因為這片熱土,讓他魂牽夢繞,燃盡生命和熱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