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古人把玉比作君子,這方面的讚美之詞很多。

玉外表溫和圓潤,本質卻至堅至剛。

與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正相吻合。

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玉被賦予了吸納日月山川之精華,凝聚人間之美質的特徵,成為品評人物的道德標準。

飛揚跳脫的個性不屬於謙謙君子,因為,玉的光芒是凜於內而非形於外的。

玉從深山中走來,得天地之精華,蓄萬年之精神,不浮不沉,靜而無躁,從不張揚。

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瀟灑的風度,不露鋒芒,不事張揚,無大悲大喜,無偏執激狂,生命的狀態在這裡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圓潤。

這便是君子之風。喜歡這塊玉,就是喜歡它敦實的外表,細緻的雕刻,一種質樸無華的風采。

和田玉因為和田玉的形狀、白度、皮色及潤度都是好才稱得上精品。

玉在古人心中地位重要,他們本著一種圖騰心理來琢玉,一絲不苟,精雕細琢。

劍有雙刃,謙謙君子親切柔和,少了無拘無束的衝動莽撞,卻也少了率性率真的剛猛豪放。

正如一個人磨礪的過程一樣,成熟的獲得是以天真童趣的無可追回為代價的。

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現在市場上少有傳世之作,商品經濟衝擊了傳統藝德。

所以,經過雕琢之後的和田玉雕藝術品精美。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儒家文化的勃興,神鬼文化與先民生活漸行漸遠,貴族士卿崇尚“觀物比德”,標榜“君子如玉”。

玉不言,依然故我地含蓄包容,清澈寧人,更顯得自身品質高潔。

春秋戰國之時,值錢的貴重之物有兩種,一種是黃金,一種是白玉之壁,史記《平原君虞卿傳》記載。虞卿遊說趙孝成王,獲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

戰國策記載,蘇秦獻連橫之策於秦,不為所用。回到家裡,妻子不為他縫衣服,嫂子不做飯給他吃,蘇秦於是發奮讀書,發懸樑,錐刺股,他說:“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鏽,娶卿相之尊者乎?”隔年,蘇秦以合縱之策說趙肅侯,果然被封為武安君,受相印,並且給他“黃金千鎰,白壁百雙,錦繡千純”。讓蘇秦去說服其他諸侯,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玉璧是衡量一個男子事業有成的重要指標,男人的追求,就是成就一番事業,用玉璧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如匪君子,如磋如琢”,每一個君子都在在世俗的千錘百煉中成就的。

男人站立在玉的前後,不知不覺把自己立成了對玉的守候。

就一塊玉坯、或一個男人而言,雖未曾著意地雕刻,卻質地清純而無不細膩;雖未經全力地琢磨,且天成華貴而不無璞玉渾金。

佛家有一個詞,圓融,是跟這種成熟的圓潤頗為相似的境界。

是以佛家講求戒嗔、戒痴、戒貪,無慾無求,爾後能不動聲色、不滯於心。

謙謙君子的圓潤亦同此理。

而要達到這種境界是需要修煉的。

修煉是一個很奇妙的詞語,人生在世實質上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

修成佛、修成仙是塵世之人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磨去稜角、收斂光華、修成謙謙君子卻並非太難的事情。

容人之量是修成謙謙君子的前提。

斤斤計較、小肚雞腸修不成君子,開闊的心胸、通透的眼光,才是君子的氣量。

於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榮損得失面前,總能一笑置之。

正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當然,“情深不壽,強極則辱”的背後,似乎也透著一種淡淡的無奈。

試想,人活一世,誰人不想追求恆久?只是恆久不可強求,於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何嘗不是一種迂迴的戰術、以求得宛轉的餘地?誰能說這種淡淡的無奈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和田玉”無論是從皮色,肉質及溫潤度來說都優於其他玉種,乃是玉中之珍。

精緻和田美玉, 明明可以靠顏值,非要靠才華,和田玉的才華當然就是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民族就有了玉製工具,玉石歷來被人們當做珍寶。

商周時期,制玉成為一種專業,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後來玉被當做美好品物的標誌和君子風範的象徵。

玉在古人心中地位重要,他們本著一種圖騰心理來琢玉,一絲不苟,精雕細琢。

玉石的種類非常多,有白玉、黃玉、碧玉、翡翠及瑪瑙、綠松石、芙蓉石等。

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和田玉雕裡面其實還分為很多種,比如圓雕、 浮雕、透雕,以及鏤雕等,和田玉之所以能從眾多的寶石中脫離而出,就是因為其獨特的針氈狀結構,這樣的結構不僅讓和田玉擁有非常高的韌性,而且在雕琢時可以經受各種各樣的的工藝加工方法,而不至於脆裂。

當然好的玉器,玉雕不僅體現出和田玉雕人高超的和田玉雕工藝,更顯示出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工藝師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精心設計、反覆琢磨,才能把玉石雕製成精美的工藝品。

和田玉雕的品種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

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玉與西方的寶石、鑽石形成兩種不同的概念和文化背景,它不只是作為物質的一種配飾或者珠寶財富,而是帶有意境感的,有玄妙、禪意在的一種非物質人文。

無論中國文化經歷過何等巨大的激盪,崇玉與愛玉的民族情懷,仍是根深蒂固,玉的藝術也綿延不絕。

東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最富魅力的一種,值得我們珍愛。“玉之美石”發揚我國玉文化!

君子如玉:心胸和內涵才是衡量君子的唯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