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爭鬥,這樣處理對兩個孩子都好!


二孩爭鬥,這樣處理對兩個孩子都好!

週末,我們娘三在家打掃衛生,倆孩子一直以來都很享受和我一起做家務。我們各忙各的,姐姐和弟弟負責收拾,我負責掃地拖地。


一開始那畫面真的是其樂融融,可惜,好景不長。沒一會兒,我就在裡屋聽到外面傳來的哭聲。


一看,姐弟倆正撕扯在一起,弟弟要某個玩具,而姐姐剛把那個玩具收起來,弟弟想再拿出來玩,姐姐不肯。


弟弟見我來了,就開始哭著喊媽媽,眼神傳達著:“媽媽,幫我。”


我沒有回應他,也沒有勸說姐姐,我繼續做著我的家務。見我沒有反應,弟弟急了,狠狠朝姐姐打過去,姐姐不甘示弱,也狠狠給弟弟一拳……


他倆一會兒拉扯,一會兒對打,僵持了好一會兒,最後大概是累了,就撒手了。沒一會兒,倆人又玩一塊兒去了……


二孩相處,可不就是這樣打打停停、嬉嬉鬧鬧、相親相愛嘛。有時候,父母“不管”,反而更利於他們從衝突中走出來。


二孩爭鬥,這樣處理對兩個孩子都好!

父母們很難相信,孩子們打架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讓父母介入,那些能對孩子們之間的爭鬥置身事外的父母,都發現打架會大量減少。


可能會有父母擔心,如果當一個孩子太小時,而另一個比較大時,還能不介入嗎?


事實上,如果大孩子真的想給彼此造成傷害,他們會在大人不在的時候。


當我們去指責一個大孩子而去維護小的時,我們就是在訓練小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同時,我們也在訓練大孩子的“欺壓”心理。


所以,我們要學會讓孩子們的處境相同,不要偏袒一方或者試圖確定是誰的錯。很可能你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因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


二孩爭鬥,這樣處理對兩個孩子都好!


讓孩子們處境相同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給孩子同樣的選擇:


“你們願意各自去自己的房間,等你們覺得不會再打了再出來,還是想一起到一個房間裡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倆願意都坐到媽媽腿上來,等到你們都覺得不想打架嗎?”


只要做到同等地對待雙方就行。


如果你覺得非得安慰某一個才行,建議你先安慰大的,再和大的一起去安慰小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對大的挑起事端的獎勵,明確的是,大的孩子因為某些原因而感到挫折,也許他覺得小寶寶搶走了自己的“優越位置”,或者他相信你更愛小寶寶。


鼓勵的方式可以是這樣的:“媽媽看到你在生氣,媽媽抱抱你好不好?”當孩子感覺好一點,可以對他說:“你願意去幫助你的妹妹感覺好起來嗎?你想先給她一個擁抱,還是想讓我抱你?”


當孩子太過生氣,而不願意抱你或者抱妹妹時,我們可以說:“我能明白你現在還沒準備好,我要去安慰妹妹了,等你準備好了,你可以過來幫我。”


二孩爭鬥,這樣處理對兩個孩子都好!


當大人拒絕介入孩子們的爭端,或者通過同等對待他們而使雙方處境相同時,打架的最大動機就被消除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