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省以來森林面積增加1266萬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4月10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森林面積從建省初期的1938萬畝增加到目前的3204萬畝,森林覆蓋率從38.2%提高到62.1%,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實現三增長;全省累計參加義務植樹人數7154萬人次,植樹總株數達3億多株……今日,海南省林業局梳理海南建省32年來,全省植樹造林大數據,並向媒體公佈。

建省32年 瓊島森林覆蓋率達到62.1%

建省以來,海南森林面積從1938萬畝增長至目前的320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從0.8億立方米增加到1.7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從38.2%提高到62.1%,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三增長。

1988年建省以來,海南造林綠化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創造新成績。1989年全省實施平原綠化工程,8個平原市縣陸續通過國家平原綠化達標驗收,先後被原林業部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1989年至1995年,全省實施“造林滅荒”工程,並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海南省委、省政府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實現荒山造林綠化規劃省”榮譽稱號;

1998年至1999年,全省實施“百萬畝椰林工程”,種植椰樹33萬畝,海南“椰島”風貌得到進一步體現;

1999年,省政府決定開展“綠化寶島百萬人大行動”,造林綠化得到快速推進;

2002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共計完成退耕還林60萬畝,配套造林195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森林面積得到大幅度增加。

近十餘年來,海南再次掀起造林綠化高潮。2007年啟動海防林建設工程,用3年時間提前超額完成了5年海防林造林規劃任務,共計完成造林16.2萬畝,重築寶島海疆“綠色長城”;

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期間,海南舉全省之力開展“綠化寶島”大行動,共計完成造林綠化159萬畝,我省森林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綠色福祉進一步增加。

2016年以來,全省繼續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完成造林綠化80.7萬畝。

2018年以來,全省採用“見縫插綠、見空補綠”等方式,共計完成村莊綠化4.3萬畝,種植海南黃花梨、土沉香等鄉土珍稀樹種1.3萬畝。

建省32年 全省植樹3億多株

建省以來,我省各部門、各系統、各行各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帶動廣大公民積極參與義務植樹,掀起了植樹造林熱潮。

據統計,建省以來,全省累計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7154萬人次,植樹總株數達3億多株。全省各市縣城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道路綠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城鄉綠化邁上了新臺階。

2017年,海南省委把每年的3月定為海南“全民義務植樹月”。近年來,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積極鼓勵適齡公民依法履行植樹義務,結合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創建和林業生態修復等工作,大力推進植樹造林。

建省32年 紅樹林、溼地面積雙提升

1980年,海南建立了全國首個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面積從2001年的3930公頃增加到現在的5724公頃,紅樹林溼地連片面積大、分佈廣,現有紅樹林主要集中分佈在一些港灣內,如東寨港、清瀾港。我國天然分佈的37種紅樹植物在海南均有分佈,包括紅欖李、海南海桑、水椰等國內瀕危物種。

建省以來,全島溼地保護率由2012年的32.12%提高到目前的37.55%。《海南省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海南共有溼地面積32萬公頃,主要是近海與海岸溼地、人工溼地和河流溼地,這些溼地類型佔海南省溼地資源總面積的99.8%。近海與海岸溼地中的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是最具熱帶特色的溼地類型。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