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江南花未開,二月料峭東風來

春到江南花未開,二月料峭東風來

正月未盡,春寒料峭。誦讀古文經典,心中少了很多焦躁。

南朝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故園美景,能不令陳伯之想念?

《世說新語·識鑑》記載: “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 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其實,蓴鱸之思人皆有之。張翰《思吳江歌 》雲:“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李白贊之曰:“張翰黃金句,風流五百年”、“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至於丘遲的一句“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則活活描繪出了陳伯之先生的處境,令陳頓生悔意。

此文抵得過一個師的兵力,陳將軍不久帶領八千餘軍隊降了南齊。

春到江南花未開,二月料峭東風來

南朝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在燥熱的現代社會,再讀吳均作品,儼然一劑清涼可口的良藥,誦讀之後頓生涼津津的感覺,有凜凜涼意、精神一振之觀感。

生花妙筆,傳神逼真,描繪了桐廬自至富陽沿途所見,山水天光,清新自然,美不勝收。此山此水,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自然而然地從筆底一瀉而出,好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畫卷,從此我們得以觀賞一千六百年前的富春江兩岸的美麗景色。

而今之富春江兩岸,是不是這樣呢?

古文經典,總是跨越時空,令我們如此留戀。

白居易先生說: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陸凱先生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我說:春到江南花未開,二月料峭東風來。

沾衣欲溼杏花雨,行舟遲遲綠水前,滿目蒼翠殷勤看,拂堤楊柳醉春煙。

春到江南花未開,二月料峭東風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