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少年時代的野營(一)

野營,現在很時髦。雙休日一家駕車郊外,搭個帳篷,悠閒自在。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有句話:“練好鐵腳板,打擊帝修反。”我們讀初中時就出去野營過。那可是正兒八經的野營拉練,時間長達十一天。

一九七一年春,含山中學初中學生首次野營。時間十一天。路線:從含山出發,過千金到菱湖,再從下昂擺渡到妙西,接著北上到湖州;返回時從湖州經舊館到雙林,最後回到含山。

十幾歲的初中生,也算毛頭小夥子了。聽說要野營,時間還很長,大家興奮得不得了,阿爸姆媽們也很支持。可出去那麼長時間,大人們好像沒啥擔心的,說出去見見世面挺好的。我們拿著米到含山糧站換好糧票,因為吃飯也要用飯票的。糧票是學校用來買米的。當時管後勤是高老師。隨行的還有醫生,當然,這醫生是赤腳的。他是觀音堂的宋銀虎。

童年記憶‖少年時代的野營(一)

具體哪一天出發野營,真的記不清了,但肯定是清明之前,天不是很暖和。但比過年那會兒暖和多了。每一個人用綠色的行軍帶捆紮好被子。被子上面橫一卷起來的小席子。被子也是軍綠色的,跟解放軍的差不多。被子後面放雙鞋子,鞋底朝外,好在休息時放在地上,而被子不太會弄髒。那“井”字形的揹包和解放軍的行軍包真的差不多,揹著挺神氣的。有的還背了把行軍壺,真像一位小解放軍。

“出發了,出發了!”周挽人老師帶隊,楊芝莉老師徐根發老師,還有厲老師高老師等老師們夾在學生隊伍中間。我們排著隊伍,揹著行軍包歡快的走著。尖刀班好像由蔡永祥唐新輝等同學組成。他們前面開路,做好記號,以便我們大部隊跟進。那時所謂的大路也就是幾尺寬的泥巴路,好在那幾天沒下雨,路還是很好走的。路邊的桑樹葉芽還未冒出來,蠶豆秧碧綠青爽,田裡的油菜只開了稀稀拉拉幾朵花,春光無限好。我們的心情也是無比歡快。

到千金已是中午。我們在千金中學歇腳吃中飯。飯後,我們還和千金中學進行了乒乓球友誼賽。我不會打球,只有看的份。

賽後,我們繼續前進。眼前的景色似乎跟含山有點不一樣了。養魚的池塘多起來了。池塘邊都是風化了的螺絲殼。原來在山塘裡扒的螺螄都到這裡來了。約傍晚時分,我們到了菱湖旁邊的南浜大隊。南浜大隊是學大寨的先進典型。野營的第一夜就睡在南浜大隊的公家房子裡。地上用廣秈稻草柴鋪好,我們就把鋪蓋鋪在上面。吃好夜飯,就在房子裡玩。村上的男女老少都來看熱鬧。畢竟這麼大的孩子野營,他們也稀奇的。晚上睏覺,大家就聚在一屋,纏著厲老師講故事。厲老師就繼續他的《十萬大山》的故事。有的聽著聽著就困著了。走了一天還是累的。而女同學就跟著楊老師。楊老師帶了一臺小小的半導體收音機,目的是收聽天氣預報,當然還有其它節目。

童年記憶‖少年時代的野營(一)

第二天早餐吃了粥後,集中到禮堂聽取南浜大隊的先進事蹟,因為南浜大隊是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典型。下午去參觀了菱湖的兩個有名的工廠。一個是菱湖絲廠,一個是菱湖化工廠。到菱湖絲廠一個一個車間看,工作的是清一色的女性。她們看到有一群初中生來參觀,臉上洋溢著笑,眼睛時不時朝我們看看。菱湖是個有名的古鎮,我們這些鄉下孩子也肯定是她們事後談論的話題。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她們就交頭接耳,發出一種爽朗的笑聲。這笑聲瞬間淹沒在機器的轟鳴之中。菱湖化工廠也很有名的。走進工廠,就聞到一種酸溜溜的味道。一些化工原料就堆在外面。有些浸在水缸裡,說那是什麼磷,出了水會燒起來的,聽得我們怕怕的。參觀完工廠,我們仍回到南浜大隊。吃完晚飯,繼續聽厲老師的《十萬大山》。

第三天一早,整隊出發,繼續前進。出了菱湖向西而行。養魚的池塘還是很多。池塘旁邊還是有許多風化了的螺絲殼,白白的。旁邊的路上也是螺絲殼,有螺絲殼的路比較結實,比較平坦。

一路向西,尖刀班一直走在前面。快到下昂的時候,隊伍突然不動了,怎麼回事呢?原來前面找不到路標了,不知往哪個方向走。隨即,派人和尖刀班聯繫,不久總算找到路了。隊伍繼續前進。走過下昂,來到一條河邊。這條河是東笤溪進入湖州的一段,對岸傍著山,這邊是平原。河比較寬,但沒有橋。過河得擺渡。來到渡口,見一小船,標準的擺渡船。船底平坦,所以也比較平穩,能載多少人還真不知道。好在我們都是下鄉孩子,平時水呀船呀不陌生。河對面就是妙西了吧。

等大家都過了河,我們繼續前進。眼前就有山了。含山雖然有座山,但這裡是山連著山。看看山很近,可走走就走不到它面前。前面的路好像被山擋住了,走到跟前,路一直通向遠方。什麼叫“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就是。突然,有人高喊:“汽車!汽車!”極目遠眺,那邊的路上真的有汽車。大家高興的跳了起來。那種興奮,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激烈,因為我們從沒見過真的汽車,尤其是在路上行駛的汽車。我伸著脖子,眯著眼,因為我是近視眼,又沒戴眼鏡。隱約看見一輛汽車行駛著,速度不是很快。

來到公路上,那輛汽車早就開走了,大家一陣嘆息。穿過公路,繼續走我們的小路,還時不時的朝後面看看,公路上是否還有汽車開過來。

不知走了多少路,我們終於來到妙西公社最西北的一個大隊,那就是楂樹塢大隊,也是一個學大寨的先進大隊。楂樹塢大隊周圍全是山。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真的很美。我們集中在大隊的大禮堂裡。吃飯睡覺都在裡邊。那天的晚飯,菜是交菜炒肉絲。這“交菜”就是大白菜。大家吃的有滋有味。晚上睡覺,還是下面鋪稻草,稻草上面放上我們的鋪蓋。

到楂樹塢的第二天早上,照例聽報告,聽他們改造山河的先進事蹟。參觀楂樹塢的村容村貌。第三天上午,天霧濛濛的,遠處的山頭都被舞籠罩著,如仙境一般,但太陽遲遲不肯出來。這天我們要向楂樹塢大隊的社員學習,去參加生產勞動。我們扛著從社員家裡借來的鋤頭鐵耙興高采烈地走在山路上。山路都是黃泥路,夾著細細的石子,而路比較平坦。路旁邊是一條水溝,水不多,就是不停的流淌著,清澈,就沒有魚。隔一段長長的路就有一座稻草房,但四面沒有牆,像個涼亭。我不知道這稻草房是用來幹什麼的。山裡人家的田地比較遠,不知走了多久,才到達勞動的地點,我們就下地幹活。翻田翻地這些農活,我們這群水鄉孩子都有經驗,做起來像模像樣的。活幹了一會兒,有些人還在路上沒下來呢,這時只聽遠處突然傳來“嘩嘩——”的聲音。聲音由遠而近,有小而大。社員們大喊:“快跑,要下雨了!”原來是陣雨來了。我們抬頭朝天看看,真要下雨了,那雲就在頭頂了。大家拿起鋤頭鐵耙就跑。可是,哪能跑的過雨呀。大家拼命地跑,雨噼裡啪啦的砸在你的身上,臉上,還真的很疼。跑著跑著,大家都躲到那稻草房裡。原來這涼亭似的稻草房是用來避雨的。

童年記憶‖少年時代的野營(一)

我們同學陸陸續續跑進稻草房裡,但人已經成落湯雞了。不久,雨漸漸小了,社員們讓我們趕快回去。我們跑在山路上,旁邊的水溝泛著黃色的泥水嘩嘩流淌。好不容易到了大隊的大禮堂,大家身上臉上淌著水,雨水?汗水?都有吧。大家聚在禮堂裡,拿自帶的毛巾擦頭髮上的水,嘴裡還直喘氣。大隊幹部看到我們那渾身溼透的樣子,立刻叫了幾個社員搬來山茅柴,在禮堂裡點起幾堆火,讓我們烤火烘衣服鞋子。那一堆堆火冒著火焰,熱氣襲人。大家把溼衣服拿在手裡,靠近火焰,衣服上鞋子上冒出一縷縷熱氣,在禮堂裡繚繞著。衣服漸漸幹了,鞋子幹得慢些。“焦了焦了!”不知是誰的鞋子烤焦了,一股焦糊味瀰漫在禮堂裡。這下大年家烤時更小心了。

好不容易烘乾了衣服鞋子,一切又恢復正常,但去田間勞動是不去了,因為天還是細雨綿綿。

在楂樹塢呆了兩天,準備北上湖州。欲知怎樣到的湖州,後來又怎樣回到含山,且聽下回分解

(歡迎參加本次野營的同學補充內容,尤其是在湖州西門造船廠及之後行程中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