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少年时代的野营(一)

野营,现在很时髦。双休日一家驾车郊外,搭个帐篷,悠闲自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句话:“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我们读初中时就出去野营过。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野营拉练,时间长达十一天。

一九七一年春,含山中学初中学生首次野营。时间十一天。路线:从含山出发,过千金到菱湖,再从下昂摆渡到妙西,接着北上到湖州;返回时从湖州经旧馆到双林,最后回到含山。

十几岁的初中生,也算毛头小伙子了。听说要野营,时间还很长,大家兴奋得不得了,阿爸姆妈们也很支持。可出去那么长时间,大人们好像没啥担心的,说出去见见世面挺好的。我们拿着米到含山粮站换好粮票,因为吃饭也要用饭票的。粮票是学校用来买米的。当时管后勤是高老师。随行的还有医生,当然,这医生是赤脚的。他是观音堂的宋银虎。

童年记忆‖少年时代的野营(一)

具体哪一天出发野营,真的记不清了,但肯定是清明之前,天不是很暖和。但比过年那会儿暖和多了。每一个人用绿色的行军带捆扎好被子。被子上面横一卷起来的小席子。被子也是军绿色的,跟解放军的差不多。被子后面放双鞋子,鞋底朝外,好在休息时放在地上,而被子不太会弄脏。那“井”字形的背包和解放军的行军包真的差不多,背着挺神气的。有的还背了把行军壶,真像一位小解放军。

“出发了,出发了!”周挽人老师带队,杨芝莉老师徐根发老师,还有厉老师高老师等老师们夹在学生队伍中间。我们排着队伍,背着行军包欢快的走着。尖刀班好像由蔡永祥唐新辉等同学组成。他们前面开路,做好记号,以便我们大部队跟进。那时所谓的大路也就是几尺宽的泥巴路,好在那几天没下雨,路还是很好走的。路边的桑树叶芽还未冒出来,蚕豆秧碧绿青爽,田里的油菜只开了稀稀拉拉几朵花,春光无限好。我们的心情也是无比欢快。

到千金已是中午。我们在千金中学歇脚吃中饭。饭后,我们还和千金中学进行了乒乓球友谊赛。我不会打球,只有看的份。

赛后,我们继续前进。眼前的景色似乎跟含山有点不一样了。养鱼的池塘多起来了。池塘边都是风化了的螺丝壳。原来在山塘里扒的螺蛳都到这里来了。约傍晚时分,我们到了菱湖旁边的南浜大队。南浜大队是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野营的第一夜就睡在南浜大队的公家房子里。地上用广籼稻草柴铺好,我们就把铺盖铺在上面。吃好夜饭,就在房子里玩。村上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毕竟这么大的孩子野营,他们也稀奇的。晚上困觉,大家就聚在一屋,缠着厉老师讲故事。厉老师就继续他的《十万大山》的故事。有的听着听着就困着了。走了一天还是累的。而女同学就跟着杨老师。杨老师带了一台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目的是收听天气预报,当然还有其它节目。

童年记忆‖少年时代的野营(一)

第二天早餐吃了粥后,集中到礼堂听取南浜大队的先进事迹,因为南浜大队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下午去参观了菱湖的两个有名的工厂。一个是菱湖丝厂,一个是菱湖化工厂。到菱湖丝厂一个一个车间看,工作的是清一色的女性。她们看到有一群初中生来参观,脸上洋溢着笑,眼睛时不时朝我们看看。菱湖是个有名的古镇,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也肯定是她们事后谈论的话题。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她们就交头接耳,发出一种爽朗的笑声。这笑声瞬间淹没在机器的轰鸣之中。菱湖化工厂也很有名的。走进工厂,就闻到一种酸溜溜的味道。一些化工原料就堆在外面。有些浸在水缸里,说那是什么磷,出了水会烧起来的,听得我们怕怕的。参观完工厂,我们仍回到南浜大队。吃完晚饭,继续听厉老师的《十万大山》。

第三天一早,整队出发,继续前进。出了菱湖向西而行。养鱼的池塘还是很多。池塘旁边还是有许多风化了的螺丝壳,白白的。旁边的路上也是螺丝壳,有螺丝壳的路比较结实,比较平坦。

一路向西,尖刀班一直走在前面。快到下昂的时候,队伍突然不动了,怎么回事呢?原来前面找不到路标了,不知往哪个方向走。随即,派人和尖刀班联系,不久总算找到路了。队伍继续前进。走过下昂,来到一条河边。这条河是东笤溪进入湖州的一段,对岸傍着山,这边是平原。河比较宽,但没有桥。过河得摆渡。来到渡口,见一小船,标准的摆渡船。船底平坦,所以也比较平稳,能载多少人还真不知道。好在我们都是下乡孩子,平时水呀船呀不陌生。河对面就是妙西了吧。

等大家都过了河,我们继续前进。眼前就有山了。含山虽然有座山,但这里是山连着山。看看山很近,可走走就走不到它面前。前面的路好像被山挡住了,走到跟前,路一直通向远方。什么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就是。突然,有人高喊:“汽车!汽车!”极目远眺,那边的路上真的有汽车。大家高兴的跳了起来。那种兴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激烈,因为我们从没见过真的汽车,尤其是在路上行驶的汽车。我伸着脖子,眯着眼,因为我是近视眼,又没戴眼镜。隐约看见一辆汽车行驶着,速度不是很快。

来到公路上,那辆汽车早就开走了,大家一阵叹息。穿过公路,继续走我们的小路,还时不时的朝后面看看,公路上是否还有汽车开过来。

不知走了多少路,我们终于来到妙西公社最西北的一个大队,那就是楂树坞大队,也是一个学大寨的先进大队。楂树坞大队周围全是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真的很美。我们集中在大队的大礼堂里。吃饭睡觉都在里边。那天的晚饭,菜是交菜炒肉丝。这“交菜”就是大白菜。大家吃的有滋有味。晚上睡觉,还是下面铺稻草,稻草上面放上我们的铺盖。

到楂树坞的第二天早上,照例听报告,听他们改造山河的先进事迹。参观楂树坞的村容村貌。第三天上午,天雾蒙蒙的,远处的山头都被舞笼罩着,如仙境一般,但太阳迟迟不肯出来。这天我们要向楂树坞大队的社员学习,去参加生产劳动。我们扛着从社员家里借来的锄头铁耙兴高采烈地走在山路上。山路都是黄泥路,夹着细细的石子,而路比较平坦。路旁边是一条水沟,水不多,就是不停的流淌着,清澈,就没有鱼。隔一段长长的路就有一座稻草房,但四面没有墙,像个凉亭。我不知道这稻草房是用来干什么的。山里人家的田地比较远,不知走了多久,才到达劳动的地点,我们就下地干活。翻田翻地这些农活,我们这群水乡孩子都有经验,做起来像模像样的。活干了一会儿,有些人还在路上没下来呢,这时只听远处突然传来“哗哗——”的声音。声音由远而近,有小而大。社员们大喊:“快跑,要下雨了!”原来是阵雨来了。我们抬头朝天看看,真要下雨了,那云就在头顶了。大家拿起锄头铁耙就跑。可是,哪能跑的过雨呀。大家拼命地跑,雨噼里啪啦的砸在你的身上,脸上,还真的很疼。跑着跑着,大家都躲到那稻草房里。原来这凉亭似的稻草房是用来避雨的。

童年记忆‖少年时代的野营(一)

我们同学陆陆续续跑进稻草房里,但人已经成落汤鸡了。不久,雨渐渐小了,社员们让我们赶快回去。我们跑在山路上,旁边的水沟泛着黄色的泥水哗哗流淌。好不容易到了大队的大礼堂,大家身上脸上淌着水,雨水?汗水?都有吧。大家聚在礼堂里,拿自带的毛巾擦头发上的水,嘴里还直喘气。大队干部看到我们那浑身湿透的样子,立刻叫了几个社员搬来山茅柴,在礼堂里点起几堆火,让我们烤火烘衣服鞋子。那一堆堆火冒着火焰,热气袭人。大家把湿衣服拿在手里,靠近火焰,衣服上鞋子上冒出一缕缕热气,在礼堂里缭绕着。衣服渐渐干了,鞋子干得慢些。“焦了焦了!”不知是谁的鞋子烤焦了,一股焦糊味弥漫在礼堂里。这下大年家烤时更小心了。

好不容易烘干了衣服鞋子,一切又恢复正常,但去田间劳动是不去了,因为天还是细雨绵绵。

在楂树坞呆了两天,准备北上湖州。欲知怎样到的湖州,后来又怎样回到含山,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参加本次野营的同学补充内容,尤其是在湖州西门造船厂及之后行程中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