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斯諾克世錦賽奪冠難度:上下半區、幾號種子奪冠最容易?

每年世錦賽開打前,最讓大家關注的是球員種子順位。似乎種子順位越高,對奪冠越有幫助,那結果真的如此嗎?

先來看下世錦賽種子籤位安排,每年的種子順位和對應的半區是固定的——1、4、5、8、9、12、13、16號種子位居上半區,2、3、6、7、10、11、14、15號種子處於下半區。因為衛冕冠軍處於上半區,從直觀上來想大家會更希望被安排在下半區。

實際上關於種子籤位的問題,雖然對手是由抽籤決定,但也免不了一番口舌之爭,這就與歐冠淘汰賽的抽籤道理一樣。2007年世錦賽,奧沙利文首輪對陣丁俊暉。籤表出來後,加上前幾年首輪他2次碰上馬奎爾、1次遭遇傅家俊,火老師暗諷世臺聯故意針對他,世臺聯沒辦法只好出來正面回應抽籤完全是隨機的,絕對沒有提前安排。

下面就來研究研究兩個問題:上、下半區和種子順位對奪冠的影響程度。

數據分析斯諾克世錦賽奪冠難度:上下半區、幾號種子奪冠最容易?

一、上、下半區哪個區更容易出冠軍?

1976年世錦賽,種子順位制度首次使用。從那時開始至上賽季,共舉辦了44次世錦賽。通過數據整理,冠軍信息如下(太長,沒有製表):

1976年世錦賽,1號種子雷里爾頓,上半區;1977年世錦賽,8號種子斯賓塞,上半區; 1978年世錦賽,2號種子雷里爾頓,下半區; 1979年世錦賽,格里菲斯,資格賽打起,下半區; 1980年世錦賽,3號種子克里夫桑本,下半區; 1981年世錦賽,13號種子史蒂夫戴維斯,上半區; 1982年世錦賽,11號種子颶風希金斯,下半區; 1983年世錦賽,4號種子史蒂夫戴維斯,上半區; 1984年世錦賽,1號種子史蒂夫戴維斯,上半區; 1985年世錦賽,11號種子泰勒,下半區; 1986年世錦賽,16號種子約翰遜,上半區; 1987年世錦賽,2號種子史蒂夫戴維斯,下半區; 1988年世錦賽,1號種子史蒂夫戴維斯,上半區; 1989年世錦賽,1號種子戴維斯,上半區; 1990年世錦賽,3號種子亨得利,下半區; 1991年世錦賽,3號種子帕洛特,下半區; 1992年世錦賽,2號種子亨得利,下半區; 1993年世錦賽,1號種子亨得利,上半區; 1994年世錦賽,1號種子亨得利,上半區; 1995年世錦賽,1號種子亨得利,上半區; 1996年世錦賽,1號種子亨得利,上半區; 1997年世錦賽,7號種子達赫迪,下半區; 1998年世錦賽,3號種子希金斯,下半區; 1999年世錦賽,2號種子亨得利,下半區; 2000年世錦賽,3號種子威廉姆斯,下半區; 2001年世錦賽,4號種子奧沙利文,上半區; 2002年世錦賽,7號種子艾伯頓,下半區; 2003年世錦賽,3號種子威廉姆斯,下半區; 2004年世錦賽,3號種子奧沙利文,下半區; 2005年世錦賽,墨菲,資格賽打起,上半區; 2006年世錦賽,14號種子多特,下半區; 2007年世錦賽,5號種子希金斯,上半區; 2008年世錦賽,5號種子奧沙利文,上半區; 2009年世錦賽,5號種子希金斯,上半區; 2010年世錦賽,9號種子羅伯遜,上半區; 2011年世錦賽,2號種子希金斯,下半區; 2012年世錦賽,14號種子奧沙利文,下半區; 2013年世錦賽,1號種子奧沙利文,上半區; 2014年世錦賽,3號種子塞爾比,下半區; 2015年世錦賽,10號種子賓漢姆,下半區; 2016年世錦賽,2號種子塞爾比,下半區; 2017年世錦賽,1號種子塞爾比,上半區; 2018年世錦賽,7號種子威廉姆斯,下半區; 2019年世錦賽,7號種子特魯姆普,下半區。

通過這些數據,不難分析:在44屆冠軍中,上半區共誕生了20位冠軍,下半區則誕生了24位冠軍,下半區冠軍數稍多。不過上下半區比例接近1:1,如果數據樣本越大,這個比例會越接近1:1,這也比較符合科學規律。

二、幾號種子順位更有利於奪冠?

數據分析斯諾克世錦賽奪冠難度:上下半區、幾號種子奪冠最容易?

由上述信息繼續分析,1號種子共10次奪冠,高居第一,這也是大家不願與衛冕冠軍同區的原因之一;其後是3號種子和2號種子,這倆各有8次和6次。7號種子也有4次奪冠經歷,其他種子奪冠次數寥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格里菲斯和墨菲是唯二從資格賽打起還能奪冠的選手。

前8種子奪冠總次數為34次,佔據奪冠總數近8成,前8以外的選手奪冠次數僅為10次。這也符合邏輯,排名越靠前的種子實力越強。尤其是前3位種子,總共拿下24次冠軍,比例超過一半

在這其中,6號、12號和15號種子至今還沒有奪冠過,誰能成為第一位打破此魔咒的選手呢?順便說下,目前世界排名第6、第12和第15的選手分別是奧沙利文、利索夫斯基和霍金斯,最終的排名將會由巡迴錦標賽結果確定。

上邊這個表格,只是反映了最終結果,過程中的困難並沒有完全體現出來,比如他們首輪遭遇的對手種子順位如何?下面再來看看這點。

數據分析斯諾克世錦賽奪冠難度:上下半區、幾號種子奪冠最容易?

2014/15賽季,斯諾克世界排名以獎金為標準,從那時起整理了5年來種子選手首輪對手排名。由上表可知,12號種子這幾年遭遇的對手平均排名最高,而9號種子遭遇的對手平均排名最低,這可以從排名上反映出種子選手所遭遇對手的整體情況,但並不代表排名低的選手實力就低。

2015年冠軍是10號種子賓漢姆,首輪對手世界排名第58的羅比威廉姆斯;2016年冠軍是2號種子塞爾比,首輪對手是第21的米爾金斯;2017年冠軍是1號種子塞爾比,首輪對手是第45位的奧布萊恩;2018年冠軍是7號種子威廉姆斯,首輪對手是第34位的吉米羅伯遜;2019年冠軍是7號種子特魯姆普,首輪對手是43位的塔猜亞烏諾。

實際上,從世界排名第17到第48的選手實力差距並不很大。不管是遇到整體排名低或者高的對手,都有過首輪翻車的情況,表格中紅色標記內容表示“下克上”,其中上賽季淘汰奧沙利文的業餘選手卡希爾排名以129代表。

過去5年,只有5號種子和9號種子能夠在首輪全身而退,不過他們並沒有能夠拿到冠軍。表格只體現了首輪對手的難度,後續對手並沒有分析(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下這5年冠軍每輪遭遇的對手排名)。

綜述:從已有的這點數據樣本來看,下半區相對容易奪冠,下半區的2、3、7號種子奪冠次數相對多些,而2號種子遭遇的對手平均難度更低。

以上僅供茶餘飯後談資,要想奪冠,除了籤運,最重要的是要有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