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發佈研究報告《廢水?從廢物到資源》

世界銀行發佈研究報告《廢水?從廢物到資源》

圖片來自原文

2020年3月10日,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佈題為《廢水?從廢物到資源》(Wastewater? From Waste to Resource)的報告,旨在鼓勵廢水再利用的一種範式轉變倡議,主張在廢水管理中採用循環經濟原則,即通過資源回收和再利用使衛生服務從一項昂貴的服務轉變為一項自我維持的服務,併為經濟增加價值。為了實現這一範式轉變,已經在報告中確定了四項關鍵行動,具體如下:

(1)制定廢水計劃,將其作為流域規劃框架的一部分,以實現效益最大化,提高效率和資源配置並吸引利益相關者。有必要從臨時的和孤立的廢水解決方案(如每個城市一個汙水處理廠)轉向充分綜合的流域規劃方法,從而產生更可持續和更有彈性的系統。在流域水平上規劃和分析水質和水量,可以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實現更可持續的綜合解決方案。流域規劃允許設施和衛生計劃的最佳部署,包括處理基礎設施的位置、時間和階段。它使決策者能夠為投資規劃和行動確定優先事項。流域規劃框架還允許更有效的投資,通過根據特定水體和生態系統的具體情況而不是統一的或任意的水汙染控制標準來設計排放標準。此外,將廢水作為潛在的水源納入水文系統,可以考慮和規劃廢水的再利用,從而限制可能對健康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偶然和意外的水再利用。

(2)廢水處理廠向水資源回收設施的轉變來建設未來的效用,從而實現廢水的價值。傳統上,處理的重點是去除汙染物和病原體,以恢復水可以安全排放到環境中。為了提高可持續性,應將汙水處理廠視為水資源回收設施,回收廢水中的元素,並將其用於有益地利用。這個過程從水本身開始,水可以用於農業、工業,甚至人類消費,然後是營養物質(氮和磷)和能源生產。這些資源可以為公用事業公司產生收入流,這可能會使廢水處理過程從一個受到大量補貼的過程轉變為一個產生收入和自我可持續的過程。為了實現未來的理想用途,必須對設施進行有效的設計、規劃、管理和操作。各國需要認識到廢水的真正價值,並從中提取潛在的資源,將資源回收和循環經濟原則納入戰略和基礎設施的投資規劃設計中。基礎設施是一項長期投資,可能會讓國家陷入低效和不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決策者在規劃廢水投資時需要考慮資源回收。

(3)探索並支持行業創新融資和可持續商業模式的發展。為衛生基礎設施提供資金並恢復其成本是整個行業面臨的一個挑戰。許多公用事業公司不徵收環衛稅,以支付運營和維護成本,更不用說資本投資或未來的擴張。至少在過渡時期,衛生需要更有效的補貼。然而,補貼的存在並不意味著該行業必須依賴傳統融資,而不利用市場條件和激勵措施來增強可持續性。該行業應該追求創新的金融和商業模式,利用廢水處理廠的再利用和回收帶來的潛在額外收入。

(4) 實施必要的政策、制度和監管框架,以促進範式轉變。要實現這一範式轉變,就需要激勵措施,以鼓勵可持續的廢水投資,同時考慮到再利用和資源回收,並促進循環經濟原則。廢水處理項目通常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進行,沒有國家或區域規劃,促成因素通常是物理和局部的,比如缺水和到最近水源的距離。為了能夠發展這些創新項目,需要改變政策、體制和管理環境,並對水資源進行適當的估價。各國政府需要支持流域組織,加強區域的流域規劃工作,以便它們能夠提高其技術專門知識,並行使監督權力來執行規劃,並根據該區域的需要和該部門的趨勢制訂規章和標準。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0年第07期,吳秀平 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