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購幫線上獲客,百人拼團為線下引流!看他是如何操作的?


1分購幫線上獲客,百人拼團為線下引流!看他是如何操作的?


線下門店做好消費體驗、增強用戶信任;線上做好用戶沉澱和品銷合一的用戶觸達。

當面交流可以更好地溝通,場景感的展示可以更好地傳遞產品信息。線下門店,依然擁有線上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成本高昂、時間空間限制,人效停滯不前,線上的威脅,也是線下不可改變的困境。

尤其是全民互聯網的時代,僅僅通過線下做生意,無疑會被時代落下,疫情期間的情況,也足夠說明線上線下結合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美信佳超市」的全套玩法,瞭解一下雲店加服務商是如何利用正確精準的營銷手段引爆客流,完成線上線下快速打通。

01

經營線上商城

究竟有哪些痛點?

其實很多門店商家開通線上商城後,都會有一些經營上的痛點。比如:

① 線上開店粉絲從哪裡來?

② 線下門店的流量怎樣做好沉澱?

③ 如何引導公眾號的粉絲進入微商城進行首次購買?

④ 如何培養用戶養成線上下單的習慣?

⑤ 怎樣讓線上的客流反哺線下?

將線下的客流逐步的沉澱到線上,養成用戶線上購買的習慣,利用線上豐富的營銷玩法實現用戶的裂變增長,實現線上流量對線下客流的反哺,形成一個完整的流量閉環,是很多線下門店想要實現的最終效果。

針對這些痛點,「美信佳超市」是怎麼逐一擊破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02

1 分購幫線上獲客

百人拼團為線下引流

「美信佳超市」是雲店加老商家,也是秦皇島本地大型連鎖商超「美信佳」的線上購物平臺,線下擁有 25 家連鎖超市,覆蓋秦皇島和唐山兩個地區。2017 年,他們自建了配送服務團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

在前期,「美信佳超市」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支付即關注,沉澱了幾十萬的公眾號粉絲。和很多線下商家一樣,最初的公眾號只是群發一些線下門店的促銷消息,把公眾號當成一個活動消息渠道,許多用戶並沒有線上下單的習慣。

面對線上的大量流量,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促進粉絲的首次下單購買。

行動點 1

限時折扣,巧用引流品

引流品便是店鋪裡性價比最高,最容易被顧客接受的尋常商品,也最容易成為爆款。

為此,針對店鋪自身的屬性和客戶需求,「美信佳超市」設計了一個限時折扣活動方案,即每天上午 10 點「鮮到鮮得」專場:每人限購一份 1 分錢的生鮮產品,」吸引顧客進店,提升店鋪活躍和留存。

簡單的活動有著運營小心機:環環相扣引導提高客單價。

「美信佳超市」整體的配送規則是「20 元起送,5 元配送費,滿 58 元,免配送費。」客戶搶購之後,往往會加購別的產品,客單價也就不會太低。

行動點 2

百人拼團活動,促成用戶首購

線上有流量,如何引流到線下呢?不妨嘗試一下「多人拼團+到店自提」。


考慮到線上下單會有 20 元起送的配送門檻,不利於拉新。為了提高客戶到店率,同時減少成本,「美信佳超市」通過百人拼團活動,給出較大的活動力度,吸引客戶線上下單、線下自提,降低了活動門檻的同時,給線下大量導流。


03

會員活動不停歇

客源不間斷

新客戶引進來了,光一次消費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提高客戶粘性,讓他們轉為忠實的老客,才是我們的目標。

那麼這時候就要做出一系列的留存動作。

行動點 1

一塊錢買一百元券

利用 1 比 100 的比例偏差,吸引用戶點擊進店;設置 1 元的門檻,篩選出真正需要的用戶,同時給購買的用戶打上標籤,便於以後的精細化運營。

另外,「美信佳」每週在公眾號上推送一次活動消息,將 100 元券分成 5、10、15、20 四種面值,每個面值兩張,設置成 A、B 券形式,每張優惠券都設置了到期前 4 天提醒,A 券第一週使用,B 券第二週使用,加上公眾號推文和優惠券到期提醒,一個活動週期可以觸達用戶 3 次,這樣就可以不斷提醒客戶到店下單。

行動點 2

巧用多重渠道,不斷觸達

每月第三週設立會員周,每月 18 號是會員日,每月固定活動讓客戶形成消費習慣。同時,不同的節點設立不同的活動,通過公眾號等社交渠道不斷觸達粉絲,給粉絲提供最新信息。

行動點 3

豐富內容,情感催化

考慮到商城用戶購買最多的是肉禽蛋奶,以及水果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很多用戶都有菜譜的需求。

於是,團隊利用雲店加的店鋪筆記功能開通了「美信佳廚房」版塊,利用食譜帶動產品銷售,達到了品銷合一的效果。

另外,把店鋪筆記的菜譜內容、以及雲店加分銷市場的知識付費分銷功能同步到公眾號,這樣客戶除了接收優惠活動,也可以主動地去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

當然,線上線下的打通遠遠不止這些玩法,每一個垂直行業都有它自己本身的特點,而每個領域對營銷的需求也不一樣。

表示,所有的玩法都是有生命週期的,需要不斷迭代,時刻讓用戶保持新鮮感。團隊在後續也會針對商家的情況,不斷嘗試新的玩法,如:開展社區團購和直播帶貨等活動,進一步做好線上線下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