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在回憶錄中說:“娘是個不尋常的女人”

梁思成所說的娘並不是他的親生母親李蕙仙,而是跟隨父親梁啟超一生,卻一生不被承認的妾氏——王桂荃。在梁思成的心中,王桂荃雖不是親孃,但勝似親孃。

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梁啟超

1889年,17歲的梁啟超考中舉人,一時風光無限,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在高中舉人後,他的人生大事也會在此時敲定。

梁啟超的才學深受當時的主考官李端棻的賞識,同年,在李端棻的介紹及安排下,梁啟超便與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訂婚。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的的兩大喜事就這樣與梁啟超不期而遇。

與李端棻結為親戚,對梁啟超的仕途是有很大幫助的,李端棻曾官至雲南學政、監察御史、刑部左侍郎、倉場總督、禮部尚書等職,在幾年後的戊戌變法中,李端棻也給與了梁啟超、康有為巨大的支持。

兩年後,梁啟超與李蕙仙結婚。李蕙仙年長梁啟超四歲,結婚時帶了兩個陪嫁丫鬟,其中一個就是王桂荃。

王桂荃自幼身世可憐,4歲時父親身亡,而且年幼的她還被人販子拐賣,在6年間被轉賣了4次,最後成為了李蕙仙的丫鬟。也許正是這樣坎坷的經歷,使得王桂荃非常珍惜安穩的生活,並且從不向往名利與富貴。

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梁啟超與李蕙仙婚後非常幸福,李蕙仙不僅賢惠而且極識大體,她性情俠義豪放,遇事還很果斷。

婚後第二年,李蕙仙隨梁啟超回到農村老家,雖然從小養尊處優,但李蕙仙親自挑水、舂米、煮飯,並從未表現出不高興的情緒。

二人婚後雖幸福,但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婚後二人遲遲沒有生育兒子,雖然長女梁思順在婚後第三年就已出生,但在當時傳宗接代的思想還很濃厚,梁啟超非常期待有一個兒子來傳宗接代。

直到1901年,二人婚後已經十年了,長子梁思成才來到世上。望著孩子的到來,夫婦二人煩惱又來了,因為梁思成從小體弱單薄,非常擔心梁思成無法長大成人。

只有一個兒子是極為危險的,為了延續香火,夫婦二人最終決定將王桂荃納為二房。

王桂荃果然不負眾望,在嫁給梁啟超後,連續為梁啟超生下了六個子女。雖然王桂荃為梁家立下了大功,但是王桂荃卻自始至終沒有任何名分。

你可能會說,前文不是說納為二房了嗎,怎麼能沒有名分呢?的確,王桂荃實際是二房,但是因為梁啟超一直倡導一夫一妻制,所以無法公開納妾。

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王桂荃與外孫女

王桂荃雖是梁啟超的妾氏,但是沒有任何儀式,梁啟超更是沒有給她任何名分,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梁啟超從不承認自己有妾氏,並且他要求孩子們叫王桂荃為王姑娘或者王姨。

這顯然對王桂荃很不公平,但是她絲毫不在乎,她不僅盡心盡力的照顧梁啟超與孩子,更是挑起家中的重任。

當時李蕙仙身體不好,家中大小事情全靠王桂荃打理,而且王桂荃做事幹練,而性格又極為溫柔善良,她對待孩子一視同仁,因李慧仙對孩子極為嚴格,所以孩子們都喜歡圍在王桂荃身邊。

王桂荃對孩子並不是一味寵愛,而是細心的講道理。

據梁思成回憶:因成績未考好,李蕙仙用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抽他時。王桂荃將梁思成摟到懷裡,用身子護著他。而雞毛撣子就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過後,王桂荃拉住梁思成,用很溫和、很樸素的話教育他,讓他好好讀書。

正因為王桂荃善待每一個孩子,所以孩子們都沒有聽梁啟超的話,而是稱李蕙仙為“媽”,叫稱王桂荃為“娘”。

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王桂荃不僅能持家,更是梁啟超與李蕙仙的得力助手。事情還要追溯到戊戌變法後,梁啟超逃難到日本,不久李蕙仙帶著家人也到來。

在異國他鄉生活,語言是最大的障礙。而王桂荃雖沒有讀過書,但卻憑著勤奮與努力學會了日語。可見王桂荃雖無知識儲備,但天資聰慧,而且勤奮好學。

1924年,梁啟超的髮妻李蕙仙去世,五年後,梁啟超也溘然長逝。離世時,梁啟超也深感愧對於她,沒有給她一個正式名分,更沒有對外宣佈她是自己的愛人。

短短數年家中兩位支柱便離世,但是王桂荃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接起家庭重擔。而在餘下的四十年裡,王桂荃沒有再嫁,全身心的養育梁家的九個孩子(包括李蕙仙的三個孩子)。

雖然已有孩子成人,但是王桂荃不允許孩子們放棄學業和事業為家庭生活操心,如此大的家庭便全靠王桂荃一人獨撐。

無論面對多困難的生活,王桂荃都始終保持樂觀自信,正是靠著樂觀的精神,王桂荃帶領孩子們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而她的九個子女,均沒有辜負她的厚望,都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成為棟樑之才。

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梁啟超的九個子女

9個子女中,

長女梁思順是著名詩詞研究專家;

長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後來當選為中國院士;

次子梁思永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後來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後來在淞滬會戰中英勇就義;

次女梁思莊是中國圖書館學專家;

四子梁思達是著名的經濟學家,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

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一生從事社會活動;

四女梁思寧,巾幗不讓鬚眉,長大後投身革命;

五子梁思禮是著名的火箭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家的子女們也被稱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背後離不開王貴荃的默默付出。

看著子女們相繼在各自領域忙碌著,王桂荃心裡由衷的感到自豪,她經常對人說:“我這幾個兒子真有趣,思成蓋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裡,思永又去挖房子。一蓋一炸一挖,建築學家,火箭專家,考古學家,都齊了。”

樸實幽默的話語,飽含了母親對孩子們的深深愛意。

她獨身四十年,養育九子,培養出三名院士,卻一生沒有正式名分

晚年的王桂荃賣掉天津的老宅,在北京手帕衚衕買了一處四合院,與孩子們住在一起。這時的她是開心的、快樂的,辛苦操勞了一生,終於可以得享天倫之樂。但是好久不長,在動盪的年代,一家人未能倖免,子女們不得不離開。1968年,王桂荃在一間陰暗的小屋中與世長辭,享年85歲,離世時沒有一位至親在身邊。

多年後,王貴荃的紀念碑上,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撰寫了這樣一句話:

“在家庭中,她畢生不辭辛勞,體恤他人,犧牲自我,默默奉獻;

這句話正是她一生的真實寫照。

王貴荃的一生是付出的一生,她一生沒有得到被丈夫承認的名分,哪怕是個正式的妾也好,雖然子女喊她為娘,但是沒有得到丈夫的親口承認,這個家庭名分終究在她心中不算完美。

雖名分不正,但她​始終不忘自己身上的責任,為梁家培養出九名人中龍鳳,她是一名偉大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