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的腳步——寫在《外商投資法》實施100天之際

鏗鏘的腳步

--寫在《外商投資法》實施100天之際

1月1日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整整100天。

作為新時代中國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外商投資法》的實施開闢了中國外資工作的新境界。過去的100天裡,儘管面臨疫情的直接衝擊,中國吸引外資工作依然邁出了鏗鏘的步伐,世界目睹了中國對外開放的變與不變:變的是中國外商投資便利化提升,促進和保護力度加大,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大幅縮減和營商環境日益改善;不變的是中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心、誠意和行動。

從無到有,

自然人參與外商投資獲突破

1月1日,上海尊蘊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進拿到了新公司的營業執照,這是他和美國朋友一起設立的公司。

營業執照上,公司類型不再是此前常見的“中外合資”,而是“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此前“外資三法”並未將中國自然人納入外商投資企業中方投資者的範疇,但隨著《外商投資法》的實施,中國自然人可出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徐進的這家公司便是上海首家由中國自然人出資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

“《外商投資法》明確了中國自然人作為中方投資者的合格主體身份,是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的體現,這為充分釋放民間投資熱情、促進市場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蓓文看來,外國投資者與中國自然人合資新設外商投資企業的“從無到有”,不止是營業執照上公司類型和稱謂的改變,更釋放出中國在改善營商環境、提升企業國民待遇以及持續開放國內市場等方面的諸多積極信號。據瞭解,到目前為止,外國投資者與中國自然人合資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過300家。

商務部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外商投資法》實施的第一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同比增長4%,以美元計同比增長2.2%,延續了平穩增長勢頭。

促進與保護,穩外資初心不變

就在中國市場“摩拳擦掌”期待“魅力值”持續上升之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國吸收外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受到人員流動受阻、交通物流不暢、防疫物資緊缺、原材料供應不及時等因素影響,春節假期後外資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著巨大挑戰。

然而,中國的對外開放並未因此按下“暫停鍵”。商務部迅速反應,制定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以確保中國這塊吸收外資的熱土不會因疫情發生而冷卻。

2月10日,《商務部辦公廳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外資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出臺,從五個方面指導地方開展穩外資工作。

2月18日,《商務部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出臺,推出7條穩外資舉措,進一步強化穩外資工作。

3月19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公開徵求意見。

3月23日,《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3月24日,《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出臺,推出10條舉措,加強對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的金融支持,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培育沿邊地區開放發展新動能。

同一天,《關於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全面做好國家級經開區工作的通知》出臺,從十個方面提出工作要求,發揮國家級經開區穩外資作用。

3月27日,2020年全國外資工作會議暨應對疫情穩外資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舉行,明確了中央和地方層面六個重點方面的工作內容。

4月1日,《關於應對疫情進一步改革開放做好穩外資工作的通知》印發,統籌五個方面,提出了24條穩外資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相關政策。

一條條政策,一個個通知,讓世界看到的不僅是中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努力,更是中國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的誠意和決心。

全面取消對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和變更事項的審批和備案,實施信息報告制度,變事前管理為事中事後監管,《外商投資法》實施帶來的管理體制改革成果,正在使外商投資更加便利。在上海,企業通過上海“一網通辦”平臺在線提交初始報告、變更報告,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在線提交年度報告,實現了市場監管、商務、外匯年報的“多報合一”。過去跑兩個部門、填兩個系統的經歷一去不復返,只需一個窗口、一套系統就搞定。

“為了更好地落實信息報告制度,提高外商投資便利化水平,商務廳多次赴市場監管廳對接系統改造情況,指導五市商務局做好外商投資信息報告相關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徐曉平告訴記者,目前,商務廳“外資系統”已成功接收到市場監管廳推送的外資企業初始報告、變更報告,兩部門實現了外資企業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

在外商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加大保護的腳步同樣不停歇。重慶市在積極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平等享受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政府資金安排、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標準制定、項目申報、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各項政策利好的同時,嚴格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清理了負面清單外的限制措施。重慶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透露,在疫情防控期間,重慶切實保障了外商投資企業公平公正享受各項鼓勵復工復產的支持政策。

優化的營商環境,堅定了外企信心

“很多法律條款都明確了我們的關切。”從立法之初到公佈實施,這樣的聲音在外資企業中不絕於耳。《外商投資法》的出臺無疑給外企吃下了一顆在華投資發展的“定心丸”。

“佳能對今年1月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外商投資法》的實施,意味著中國將營造更加公平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面落實外資國民待遇,提振全球投資者信心。“例如,其中特別明確了對政府採購中的外資企業的公平競爭原則,以及在進行新的投資時,將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更多地變審批為核准和備案等。這些變化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將獲得一視同仁的政策環境,有助於佳能等外資企業進一步拓寬在華業務的類型與領域,更廣泛地參與到中國的各項建設中。”

在這100天裡,小澤秀樹忘不了疫情給中國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帶來的困難,更忘不了在佳能復工復產中,中國政府給予的密切關注。

“佳能早在2月10日起便逐步啟動復工,有序恢復在華的經營工作。在復工復產過程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對外資企業經營發展關心。”小澤秀樹說,近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明確提出“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方針,並確定了應對疫情影響的一系列新舉措。為了給針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疫情防控與紓困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和支持,3月18日,中央復工復產調研組走進佳能(中國),現場對企業在華經營、產業鏈恢復、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瞭解,並認真聽取了企業的建議。目前,佳能正在全力以赴,積極推進各項業務的逐步恢復。小澤秀樹直言,雖然面臨很多實際困難,但他相信在此特殊時期,在《外商投資法》的各項細節逐步落實的過程中,中國政府一定會持續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幫助企業紓困發展。

小澤秀樹還告訴記者:“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全球經濟都遇到嚴峻挑戰。中國率先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階段性勝利,經濟也率先開始恢復,這對於包括佳能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來說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

“中國是佳能非常重要的市場,無論是在研發、生產還是銷售層面,佳能都希望能夠在中國有更大的投入和發展,並對今後中國投資與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充滿期待。相信隨著《外商投資法》各項新舉措的進一步具體落實,一定會為外資企業在華的發展帶來持續動力。”面對未來,這位佳能(中國)的當家人充滿信心。

充滿信心的還有遼寧的多家外資企業。疫情期間,遼寧省商務廳通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對在遼發展的外資企業進行調研,瞭解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面臨的困難,為企業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資。據瞭解,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疫情期間未停產,日本電產1月28日(正月初四)恢復生產,堅持防控、生產兩不誤。遼寧商務廳還積極幫助華晨雷諾金盃汽車公司解決零部件供應短缺問題,在解決企業復工燃眉之急的同時,積極尋求合作,跟蹤洽談進展,促進更多零部件企業來遼寧投資發展。同時,遼寧商務廳向省貿促會申請為企業出具因疫情導致未能按時履約交貨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幫助外資企業維護權益,減少損失。

逐漸完善的營商環境讓中國成為不少企業眼中的“香餑餑”,即使疫情期間,也難擋它們在華髮展的熱情: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簽約外資項目達118個,預計投資總額143.6億美元;山東省在商務部指導下,推動韓國現代汽車32家配套企業及時復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致信表示感謝;廣東省妥善解決了50多家外資企業訴求,密切跟進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油殼牌三期等在談在建重點項目;上海市對7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開展全覆蓋走訪,共收到企業訴求553項,已解決546項;浙江省近期通過“雲簽約”引進外資項目74個,總投資62.11億美元……

投資熱土,不會因疫情而冷卻

3月13日,星巴克全球首個鉑金級建築與綠色烘焙製造基地正式簽約落戶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在中國打造一座具有前瞻性、可持續發展的“咖啡創新產業園”。這是美國500強企業今年在中國新投資的首個產業項目,也是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的一筆生產性戰略投資。

這座星巴克全資投建的烘焙工廠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夏季投產,建成後,將為星巴克中國零售門店供應新鮮烘焙的高品質咖啡。

這是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最好的點贊方式,也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的最好詮釋。過去3年,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著力打造高端食品產業集群,先後引進了日世冰淇淋、順大咖啡、黛妃巧克力等一大批高端食品項目和臺資咖啡烘焙。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支撐下,崑山通過與埃塞俄比亞的友好城市建設和產業合作,將非洲優質咖啡引入中國市場。崑山經開區咖啡生豆物流分撥-咖啡交易平臺-咖啡豆烘焙研磨-咖啡品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正在快速形成。星巴克產群項目落地更成為崑山經開區打造千億級全鏈式咖啡產業和高端食品產業的重要節點。

“國家級經開區是我國重要的開放平臺和產業集聚區,218家國家級經開區的進出口額、實際使用外資和工業增加值佔全國比重都在1/5左右,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外資司副司長朱冰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充分調動國家級經開區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在今年穩外資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改革開放新高地,自貿試驗區也是穩住外資基本盤的重要陣地。今年前兩個月,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表現不俗。上海、廣東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分別增長13%和12.8%,海南、福建、浙江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增速分別為230.2%、149.5%和140%。據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副司長袁園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各自貿試驗區推進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腳步不停。目前,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外資企業已基本復工;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的規模以上外資企業復工率達100%,日本參天製藥新建全球最大眼科製藥基地項目已簽約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

就在4月8日,上海市代市長龔正為2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0家研發中心頒發了證書,至此,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已累計分別達730家和466家。上海吸引外資魅力不減,中國引資熱土招牌金光熠熠。

《外商投資法》開啟了我國高質量利用外資和對外開放的新階段,也為我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奠定更堅實的法治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