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虧6.8億,CEO離職,“花錢買用戶”的趣頭條還能走多遠?

近日,趣頭條發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趣頭條第一季度淨營收為11.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3.3%;淨虧損為6.882億元,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3.026億元,淨虧損同比擴大。此外趣頭條宣佈李磊由於個人原因將不再擔任公司CEO一職,但仍將保留董事職務併兼任副董事長。創始人兼董事長譚思亮將接任CEO一職。

淨虧6.8億,CEO離職,“花錢買用戶”的趣頭條還能走多遠?

趣頭條在2016年正式上線,用了兩年的時間,2018年的9月份正式掛牌納斯達克交易所。這家靠網賺模式起家、瞄準下沉市場,兩年積累上億用戶的初創公司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業內還稱它為資訊界的“拼多多”。

但是趣頭條也像當年的今日頭條那樣,被外界貼上各種標籤,下沉用戶收割機,資本輿論風暴口,充滿爭議的成長之路……

01

專注“下沉市場”

趣頭條創始人兼董事長譚思亮,畢業於清華大學和中科院,曾任職雅虎、51.com、若鄰網高管,後擔任盛大廣告業務負責人。作為連續創業者,他創立的第一家廣告技術公司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估值增長到數億美金並實現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趣頭條的另一位創始人李磊,職業生涯曾在51.com、盛大管理層任職。2016年,李磊抓住移動內容分發的風口帶領團隊成立趣頭條項目,瞄準了移動資訊在用戶和內容上的新藍海。李磊的離職,趣頭條無疑少了一員核心大將。

在一、二線城市,互聯網流量紅利早已被收割,市場早已開始渠道下沉,搶奪互聯網普及程度較低、人口基數巨大的二線以下城市用戶群體,成為目前互聯網的整體趨勢。而拼多多、快手和趣頭條都是最先嚐到了下沉市場的流量紅利。

譚思亮說過:“中國互聯網的未來 3 年,就取決於‘下沉市場’的增量用戶,取決於有哪些公司可以充分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挖掘這部分用戶的價值。”這是一場改變互聯網未來格局的戰役。

02

資本信賴

趣頭條的巧妙之處在於沒有把費用給中間商,而是直接通過激勵的辦法返給用戶,最終獲取用戶的成本更低。從創立初期趣頭條就獲得了資本的信賴:

  • 2017年10月獲成為資本、紅點創投、華人文化的4200萬美元A輪融資。
  • 2018年上半年完成超過2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小米及其他財務投資者跟投。

  • 2018年8月,引入人民網旗下基金在內的戰略投資者,投資額約6000萬美元。
  • 2018年9月,趣頭條上市時獲8400萬美元融資。
  • 2019年3月28日,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簽訂了可轉換貸款協議,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資本入駐趣頭條。

03

“花錢買用戶”能長久嗎?

趣頭條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有上億的用戶,這跟它的獎勵模式是分不開的,用戶只要看看內容就能獲得金錢獎勵,拉新人註冊APP還能獲得額外獎勵。但是,這種獎勵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

盈利轉化率低:有數據顯示,趣頭條90%的盈利來自於廣告收入,一個公司如果以廣告為主要盈利手段,其盈利能力就取決於其用戶到底有多大的廣告價值。趣頭條不像拼多多,拼多多是讓用戶花錢買東西,其盈利模式非常清晰。所以趣頭條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把用戶的價值挖掘出來。

內容是核心:很多用戶註冊完趣頭條,看過一次就直接刪掉了APP,因為他們覺得內容過於粗糙、低俗。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趣頭條花錢買流量,不是一種可以長期穩定發展的模式。打鐵還需自身硬,優質內容與虛假信息混雜在一起,將遭到市場的‘懲罰’。”

從趣頭條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其定位準確,選擇了下沉用戶,還是女性居多,差異化的策略使其贏得了生存的機會。趣頭條在用戶增長這方面用了裂變拉新的方式,使其很快擁有了上億上用戶。但是趣頭條的快速發展模式也引起了巨頭們的注意:今日頭條、百度、騰訊等都看到了這塊市場,派出了“騎兵”(極速版)輕裝下陣。

如果趣頭條沒有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沒有好的內容呈現給大家,稍有不慎它就會跌落深谷。

淨虧6.8億,CEO離職,“花錢買用戶”的趣頭條還能走多遠?

感謝大家的瀏覽閱讀,有股權問題的企業家歡迎諮詢,(股權激勵,股權分配,合夥,頂層設計,股權融資,股權眾籌等)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來做,此工具包需要的企業傢俬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