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01


1972年尼克松訪華,給很多中國人留下良好印象。


中國人民是善良的,對毛主席是崇敬的,既然毛主席在書房裡與美國總統握手,那麼中美友誼當然就是值得珍惜的。


七十年代末,一首名叫《紅杉樹》的歌曲開始流行,演唱者是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有段歌詞我還記得:“紅杉樹,紅杉樹,你象徵著中美人民的友誼,你鋪架起寬廣的通途……”


之所以要歌頌紅杉樹,是因為尼克松到訪杭州時在西湖邊種下了一顆紅杉樹苗,是他特意從家鄉加利福尼亞帶來的。


這一時期,中美關係是平等、健康的。整體上,中國人對美國的認識是客觀的,一般人都知道要把美國人民和美帝國主義區別開。


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02


八十年代初,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國的文化、輿論界開始對美國做一種浪漫迷人的烏托邦式的表現,印象比較深的是1980年上映的《廬山戀》。在這部影片中,美國被表現得富足、祥和、溫暖,與“動亂和貧困”的中國形成極大反差。

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此後,按照這樣的基調錶現美國,似乎成了中國電影一種不成文的“規定”,直到前兩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圖》系列,還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中國電影中出現的美國軍人、記者、醫生等,也往往集勇敢、善良、正直等優秀品格於一身,如《黃河絕戀》、《金陵十三釵》、《一九四二》、《無問西東》、《大轟炸》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還有一些“寫美國”的書也在大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中流行。我上軍校時,就讀過林達寫的“近距離看美國三部曲”,《歷史深處的憂慮》、《總統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這幾本書用一種溫馨的筆觸、娓娓道來的風格,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耐心細緻地向中國讀者解釋了美國為什麼如此偉大,如此美好,如此值得崇拜和熱愛。


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用這種風格寫美國的還有薛湧、以及清華大學一位劉姓女副教授,他們都擁有為數不小的讀者,產生過相當廣泛的影響。


所有這些表現、詮釋、言說等等加在一起,就建構了一個人間天堂般的“美國”,它通體燦然,是道德和正義的化身,是值得嚮往的理想國,完美無缺的烏有之鄉,本身也構成了一種價值尺度。


比如,在主流媒體的評論中,就長期存在這樣一種“潛規則”:一項制度或者一種做法,只要有美國的先例,就自動具有了正當性。其不言自明的邏輯前提是:美國都這樣做了,那還有錯嗎?


近三四十年,“過河”一直是中國社會的重要主題,但河的彼岸是哪裡呢?沒有誰直截了當地說過,但心照不宣地默契是:彼岸是美國。


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03


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北外副教授,現居美國的喬木所寫的《美國疫情日記》,讀起來就特別有意義。


喬木先生曾是國內著名公知中的一員,以前應該是很信這一套的。在各種場合發表過不少讚美彼岸烏托邦的言論。 由於這個原因,在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幾年前,他終於辭職赴美,他帶著放飛心情的欣悅寫道——

“辭職後,努力半年,我帶女兒移居美國。隔著太平洋,彼岸好髒好亂好快活,此岸好山好水好寂寞。”


可是,當他在“理想國”落地,開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凡庸人生之後,他才有點懊惱地發現,哪裡是什麼溫情脈脈的迷人烏托邦啊,這完全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叢林世界,自由是專屬於有錢有勢的精英階層的奢侈品,普通人則無錢寸步難行——


養車(每年的保險、車稅、年檢、尾氣檢測、註冊費)、養房(每年的房產稅、物業費、房屋保險費、設備延保費)、水電氣網手機費、孩子3點放學後的文藝體育訓練費,以及交社安、稅,考慮買什麼樣的醫保……

不過,喬木先生有一個公知群體相當稀缺的品格,就是承認現實的勇氣。他聲明——


我的美國疫情日記。不是三段論:1 今天天氣怎麼怎麼了2 聽醫生朋友說3 有很多不公、黑幕、極左人士的攻擊。我直奔主題,全是乾貨,看疫情籠罩下,美國人看病的艱辛和工作的不易,聽被問到貧富分化導致的醫療差異時,川普說:這就是人生。

綜觀喬木先生的日記,看來他做到了這一點。

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比如他的《美國疫情日記(5):賬單》,就專門講美國的各項收費,“水、電、煤氣、電視、網絡、手機費用”等等,很多在中國可以免費或者用很低的價格獲得的服務,在這裡都成了“一粒灰塵落在頭上變成一座山”。


在歷數了種種“民生之多艱”後,喬木先生不無感慨寫道——


根源就在所有制上。我在中國的時候,痛恨國企的壟斷、腐敗。確實存在,但由於政府幹預,國家財政兜底,基本建設和設備的投入,全國的推廣,每個人都在享受低價、長期不漲價、越用越便宜的好處。


不一一例舉了。

喬木先生的《美國疫情日記》,內容大抵如是。

很明顯他並沒有妖魔化美國的故意,只不過如實寫出了自己在美國親歷、親見、親聞,但客觀效果卻是解構了幾十年來中國知識精英精心打造的美國神話,實現了對美國的去烏托邦化、去彼岸化。


打個比方,如果“烏托邦美國”是一個被吹起來的氣球的話,那麼喬木先生的《美國疫情日記》就是戳破這一氣球的針尖。


評喬木《美國疫情日記》


04


對中國來說,美國的去烏托邦化、去彼岸化,意義重大。


在經歷數十年的向西張望之後,中國終於又可以心無掛礙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自己的道路了。

我們必須繼續尋求未來,但尋求未來的方式,不是向美國看齊,而是尊重自己的傳統,尋求自己的大同世界——公有制、有保障、有尊嚴、有安全感的生活。

一言以蔽之,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的最大優勢,才是值得我們嚮往的烏托邦,才是我們的追求的彼岸!


05


喬木先生戳破了神話,但他自己付出了代價,我們祝他好運,希望他今後過上安穩的免於匱乏的生活,也希望他繼續向我們傳遞美國的真實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